全球城市化的历程与发展阶段

城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中心。

城市化不但是人类社会进步必然要经过的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结构变革的重要推动力量。 城市化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平的重要标志,也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出了重要的要求和深远的挑战。

城市化为人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影响之巨大,意义之深远,都可以说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最重要的变化之一。 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规模扩大以及由此引起一系列经济社会变化的过程,其实质是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变迁。

从经济结构变迁看,城市化过程是农业活动逐步向非农业活动转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从社会结构变迁看,城市化是农村人口逐步转变为城市人口以及城市文化、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向农村扩散的过程;从空间结构变迁看,城市化是各种生产要素和产业活动向城市地区聚集以及聚集后的再分散过程。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口,日益膨胀的城市规模,对自然环境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像很多人类经济社会进步一样,城市化过程中也夹杂着许多不和谐之音。 蔚蓝的天空日益浑浊,在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中,空气污染都成为繁重的负担,演变成各个国家和地区难以回避的重要难题。

城市化一词起源于拉丁文Urbanization的概念,最早源于1867年西班牙工程师A.Serda的著作《城镇化基本理论》,这一概念被用来大致描述乡村向城市演变的过程。 早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变的时期,就出现了城市的原始形态。 世界上最古老的的城市可以追溯到近一万年前约旦河西岸的城市雏形。 中国在四千多年前的夏朝就有了“都城”的概念。

但是,在早期人类社会,以游牧为主的生产力发展使城市的规模发展不快,城市人口的增加也比较缓慢。 直到1800年,全世界的城市人口只占总人口的3%。 人类社会早期,空气污染主要是自然因素造成的,如火山爆发以及雷电、日照引发的森林大火。 早期人类行为对空气造成污染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大范围火灾引发的有害气体污染。

在欧洲移民达到美洲大陆之前,印第安人尽管使用了自然资源,并开垦了大量土地,种植了马铃薯、玉米等农作物,但并未产生空气污染。 随着人类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煤开始成为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并产生了大量烟尘。 直至今天,空气污染主要的来源依然是人类使用的包括煤炭在内的燃烧性能源。

作为一种全球性的现象,城市化的真正腾飞开始是在西方工业革命之后。 随着产业革命的掀起,机器大工业和社会化大生产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规模化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催生了新兴的工业城市。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双重力量的推动下,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城市人口比例不断上升。 从1800~1950年,地球上的总人口增加1.6倍,而城市人口却增加了23倍。 从1800年至今,世界人口从9亿增加到70亿,增长了近8倍,其中城市人口则从不到3千万增加到36亿,增长了超过120倍。 这也催生了更加严重的空气污染。

工业革命前,人类的生产活动会产生烟或烟尘,虽然烟尘会对人类的生活健康造成影响,但由于这种烟或烟尘影响范围小、易于从使用源头进行控制,因此并没有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1765年瓦特发明的蒸汽机成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之一。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蒸汽轮船,并在哈德逊河上航行成功。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森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机车并运行成功。 1825年,英国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铁路。

1840年后,美国也开始了大规模兴建铁路。 蒸汽机成为车辆、船舶等交通工具上的首选动力。 与此同时,蒸汽机还为机械大工业的发展解决了最为重要的动力问题,也为机械大工厂的建立开拓了广阔的地理空间。 蒸汽机和机械化的普及,使人类的足迹遍及到地球的各个角落。 蒸汽机的出现推动了工业的发展和交通工具的革新,充足的燃料使人类大量兴建工厂,铺设铁路、开通火车、建造轮船将货物运送到陆地、河流、海洋的各个地区。 然而,由于蒸汽机燃料燃烧排放的尾气,人类社会开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空气污染危机。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大跃进基础上,以电力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进一步增加了人类社会对能源的依赖,带来了更严重的有害气体排放隐患。 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造出了发电机。 19世纪70年代,电力开始逐步取代了蒸汽运用于工业生产。 1882年,爱迪生建立了美国第一个火力发电站,开创了电力的时代。 19世纪80年代中期,戴姆勒和卡尔·本茨设计了以汽油为燃料的轻内燃发动机,成为现代发动机的雏形。

19世纪90年代,工程师狄塞尔设计出了使用柴油作为燃料的内燃发动机,其燃烧和驱动效率比汽油发动机更高,但同时也带来了更为严重的尾气污染。 汽油和柴油内燃机的发明,引起了交通运输领域的革命性变革,汽车、飞机、轮船、火车等都广泛使用内燃机作为驱动,同时也推动了石油开采业和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石油从此开始成为一种重要能源。 这些原料和电力的大量使用,大力推动了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的生产,为大机器生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使夜晚如同白天一样明亮,人类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财富。

在工业化的初期,尽管交通工具的运行、电厂的运转,以及工厂的生产活动会带来黑烟、异味,以及令人难受的噪音,但人们还是为其所带来的物质财富和更便捷的生活所兴奋。 人们不仅不反对烟尘对空气造成的污染,反而认为烟尘是经济发展和城市繁荣的象征,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 因为有烟尘的地方就会有运转的工厂,有烟尘的地方就会有聚集的人群,就会有工作机会,也就会带来财富,烟尘越多代表工厂越多。

所以,在煤与钢铁的早期时代,城市工业中心将工业产生的浓烟看作是进步的象征和市民社会的成功。 这一时期的烟尘并不像20世纪中期以后那样引起世界各国和各大城市的重视,人们对空气污染的担忧还处于萌芽状态。

当代意义上的空气污染是在19世纪的工业革命后,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而出现的,其集中的区域主要是城市。 城市能够为工业发展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工业发展又为人员集中提供了条件。 因此,城市集中了大量的工厂和企业,并在集中的区域内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 随着煤作为工业能源的大量使用,各国城市产生了严重的以煤烟型为主体的空气污染。

由于自然条件、地理环境、人口数量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各国城市化的水平和速度相差很大。 在全世界城市化的进程中,特别是过去三十年中世界人口向城市迁移的进程中,中国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发达国家地区的城市居住人口比例从1950年的55%左右增长到2010年的75%以上。 在同一时期,欠发达国家的城市居住人口比例从低于20%增长到45%左右。 在21世纪,如果剔除中国的影响,欠发达国家的城市居住人口比例将有一个约为3-5%的下降。

由此可见,中国人口向城市的聚集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显著的影响。

 

声明:准根文档网所有作品(图片、文字)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saizw@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