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市蜃楼和仙山:蜃景的形成原因、过程、特点

海市蜃楼和仙山:蜃景的形成原因、过程、特点

在平静无风的海面、湖面或沙漠上,有时眼前会突然耸立起亭台楼阁、城郭古堡,或者其他物体的幻影,虚无缥缈,变幻莫测,宛如仙境,这就是海市蜃楼,简称蜃景。

蜃景不仅能在海上、沙漠中产生,柏油马路上偶尔也会看到。 蜃景的种类很多,根据它出现的位置相对于原物的方位,可以分为上蜃、下蜃和侧蜃;根据它与原物的对称关系,可以分为正蜃、侧蜃、顺蜃和反蜃;根据颜色可以分为彩色蜃景和非彩色蜃景等。

蜃景有两个特点:一是在同一地点重复出现,比如美国的阿拉斯加上空经常会出现蜃景;二是出现的时间一定,比如我国蓬莱的蜃景大多出现在每年的5、6月份,俄罗斯齐姆连斯克附近蜃景往往是在春天出现,而美国阿拉斯加的蜃景一般是在6月20日以后的20天内出现。

自古以来,蜃景就为世人所关注。 在西方神话中,蜃景被描绘成魔鬼的化身,是死亡和不幸的凶兆。 我国古代则把蜃景看成是仙境,秦始皇、汉武帝曾率人前往蓬莱寻访仙境,还屡次派人去蓬莱寻求灵丹妙药。 现代科学已经对大多数蜃景做出了正确解释,认为蜃景是地球上物体反射的光经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所谓蜃景就是光学幻景。

蜃景与地理位置、地球物理条件以及那些地方在特定时间的气象特点有密切联系。 气温的反常分布是大多数蜃景形成的气象条件。

就拿下蜃的形成来说吧。 夏季沙漠中烈日当头,沙土被晒得灼热,因沙土的比热小,温度上升极快,沙土附近的下层空气温度上升得很高,而上层空气的温度仍然很低,这样就形成了气温的反常分布,由于热胀冷缩,接近沙土的下层热空气密度小而上层冷空气的密度大,这样空气的折射率是下层小而上层大。 当远处较高物体反射出来的光,从上层较密空气进入下层较疏空气时被不断折射,其入射角逐渐增大,增大到等于临界角时发生全反射,这时,人要是逆着反射光线看去,就会看到下蜃。

柏油马路因路面颜色深,夏天在灼热阳光下吸收能力强,同样会在路面上空形成上层的空气冷、密度大,而下层空气热、密度小的分布特征,所以也会形成下蜃。

蓬莱海市蜃楼的最早记载见于我国北宋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异事》,而我国《列子》、《山海经》、《史记·秦始皇本纪》等古代典籍对蓬莱海面上出现的海市奇景都描述成是海上仙山、神仙居所,让古人为之神往。 现代科学解释,海市蜃楼是海面上的光在密度分布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发生全反射而产生的。 夏季海面上的下层空气温度比上层低,密度比上层大,折射率也比上层大。 蓬莱市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得夏季的蓬莱成为“海市蜃楼”现象的高发区。

声明:准根文档网所有作品(图片、文字)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saizw@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