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圆周率推算的祖先祖冲之(数学家祖冲之与圆周率的故事)

祖冲之是南北朝时期人,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 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三方面。 此外,对音乐也研究。 他是历史上少有的博学多才的人物。

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是圆周率的祖先。 他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反复演算,求出了圆周率更为精确的数值,被外国数学史家称作“祖率”。

祖冲之的祖父祖昌,是个很有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曾在南朝宋的朝廷里担任过大匠卿,负责主持建筑工程。 祖父经常给他讲一些科学家的故事,其中东汉时期大科学家张衡发明地动仪的故事深深打动了祖冲之幼小的心灵。

祖冲之常随祖父去建筑工地,晚上,就同农村小孩们一起乘凉、玩耍。 天上星星闪烁,农村孩子们却能叫出星星的名称,如牛郎、织女以及北斗星等,此时,祖冲之觉得自己实在知道得很少。

祖冲之不喜欢读古书。 5岁时,父亲教他学《论语》,两个月他也只能背诵10多句。 父亲很生气。 可是他喜欢数学和天文。

一天晚上,他躺在床上想白天老师说的“圆周是直径的3倍”这话似乎不对。

第二天早,他就拿了一段妈妈做鞋子用的线绳,跑到村头的路旁等待过往的车辆。

一会儿,来了一辆马车,祖冲之叫住马车,对驾车的老人说:“让我用绳子量量您的车轮,行吗?”

老人点点头。

祖冲之用绳子把车轮量了一下,又把绳子折成同样大小的3段,再去量车轮的直径。 量来量去,他总觉得车轮的直径不是“圆周是直径的3倍”。

祖冲之站在路旁,一连量了好几辆马车车轮的直径和周长,得出的结论是一样的。

这究竟是为什么?这个问题一直在他的脑海里萦绕。 他决心要解开这个谜。 随着年龄的增长,祖冲之的知识越来越丰富了。 他开始研究刘徽的“割圆术”。

祖冲之非常佩服刘徽的科学方法,但刘徽的圆周率只得到九十六边形的结果后就没有再算下去,祖冲之决心按刘徽开创的路子继续走下去,一步一步地计算出一百九十二边形、三百八十四边形等,以求得更精确的结果。

当时,数字运算还没利用纸、笔和数码进行演算,而是通过纵横相间地罗列小竹棍,然后按类似珠算的方法进行计算。

祖冲之在房间地板上画了个直径为一丈的大圆,又在里边做了个正六边形,然后摆开他自己做的许多小木棍开始计算起来。

此时,祖冲之的儿子祖暅已13岁了,他也帮着父亲一起工作,两人废寝忘食地计算了10多天才算到九十六边形,结果比刘徽的少0.000002丈。

祖暅对父亲说:“我们计算得很仔细,一定没错,可能是刘徽错了。 ”

祖冲之却摇摇头说:“要推翻他一定要有科学根据。 ”于是,父子俩又花了十几天的时间重新计算了一遍,证明刘徽是对的。

祖冲之为避免再出误差,以后每一步都至少重复计算两遍,直至结果完全相同才罢休。

祖冲之从12288一万二千二百八十八边形,算至二万四千五百六十七边形,两者相差仅0.0000001。 祖冲之知道从理论上讲,还可以继续算下去,但实际上无法计算了,只好就此停止,从而得出圆周率必然大于3.1415926而小于3.1415927这一结果。

很多朋友知道了祖冲之计算的成绩,纷纷登门向他求教。

这个成绩,使他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7位数字以上的科学家。 直至1000多年后,德国数学家鄂图才得出相同的结果。

祖冲之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 他生活在南北朝时期的南朝宋。 由于南朝时期社会比较安定,农业和手工业都有显著的进步,经济和文化得到了迅速发展,从而也推动了科学的前进。 当时南朝时期出现了一些很有成就的科学家,祖冲之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人物之一。

祖冲之的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方面。

祖冲之在数学方面的主要贡献是推算出更准确的圆周率的数值。 圆周率的应用很广泛,尤其是在天文、历法方面,凡牵涉圆的一切问题,都要使用圆周率来推算。 因此,如何正确地推求圆周率的数值,是世界数学史上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求得的最早的圆周率值是“ 3”,这当然很不精密,但一直被沿用至西汉时期。 后来,随着天文、数学等科学的发展,研究圆周率的人越来越多了。

西汉末年的刘歆首先抛弃“3”这个不精确的圆周率值,他曾经采用过的圆周率是3.547。 东汉时期的张衡也算出圆周率为3.1622。

这些数值比起“3”当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还远远不够精密。 至三国末期,数学家刘徽创造了用割圆术来求圆周率的方法,圆周率的研究才获得了重大的进展。

不过从当时的数学平来看,除刘徽的割圆术外,还没有更好的方法。 祖冲之把圆的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增多至二万四千五百七十六边形时,便恰好可以得出祖冲之所求得的结果。

祖冲之还确定了圆周率的两个分数形式约率和密率的近似值。 约率前人已经用到过,密率是祖冲之发现的。

密率是分子分母都在1000以内的分数形式的圆周率最佳近似值。 用这两个近似值计算,可以满足一定精度的要求,并且非常简便。

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的研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适应了当时生产实践的需要。 他亲自研究过度量衡,并用最新的圆周率成果修正古代的量器容积的计算。

古代有一种量器叫做“釜”,一般的是一尺深,外形呈圆柱状,那这种量器的容积有多大呢?要想求出这个数值,就要用到圆周率。

祖冲之利用他的研究,求出了精确的数值。

他还重新计算了汉朝刘歆所造的“律嘉量”。 这是另一种量器。 由于刘歆所用的计算方法和圆周率数值都不够准确,所以他所得到的容积值与实际数值有出入。

祖冲之找到他的错误所在,利用“祖率”校正了数值。 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方便。 以后,人们制造量器时就普遍采用了祖冲之的“祖率”数值。

祖冲之曾写过《缀术》5卷,汇集了祖冲之父子的数学研究成果,是一部内容极为精采的数学书,很受人们重视。

后来唐代的官办学校的算学科中规定:学员要学《缀术》4年;朝廷举行数学考试时,多从《缀术》中出题。

祖冲之在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大都包含在他所编制的《大明历》中。 这个历法代表了当时天文和历算方面的最高成就。

比如:首次把岁差引进历法,这是我国历法史上的重大进步;定一个回归年为365.24281481日;采用391年置144闰的新闰周,比以往历法采用的19年置7闰的闰周更加精密;精确测得交点月日数为27.21223日,使得准确的日、月食预报成为可能等。

在机械制造方面,祖冲之设计制造过水碓磨、铜制机件传动的指南车、千里船、定时器等。 他不仅仅让失传已久的指南车原貌再现,也发明了能够日行千里的“千里船”,并制造出类似孔明的“木牛流马”运输工具。

祖冲之生平著作很多,内容也是多方面的。 在数学方面著有《缀术》;天文历法方面有《大明历》及为此写的“驳议”;古代典籍的注释方面有《易义》、《老子义》、《庄子义》、《释论语》、《释孝经》等;文学作品方面有《述异记》,此书在《太平御览》等书中可以看到这部著作的片断。

值得一提的是,祖冲之的儿子祖暅,也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他继承他父亲的研究,创立了球体体积的正确算法。

他们当时采用的一条原理是:位于两平行平面之间的两个立体,被任一平行于这两平面的平面所截,如果两个截面的面积恒相等,则这两个立体的体积相等。

为了纪念祖氏父子发现这一原理的重大贡献,数学上也称这一原理为“祖暅原理”。 祖暅原理也就是“等积原理”。

在天文方面,祖暅也能继承父业。 他曾著《天文录》30卷,《天文录经要诀》1卷,可惜这些书都失传了。

祖冲之制订的《大明历》,梁武帝天监初年,祖暅又重新加以修订,才被正式采用的。 他还制造过记时用的漏壶造得很准确,并且写过一部《漏刻经》。

声明:准根文档网所有作品(图片、文字)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saizw@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