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公历、农历、二十四节气
我国现在使用的历法有两种,一种是国际上通用的公历,也叫阳历;另一种是我国特有的农历,又称夏历。
公历起源于古代埃及。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即一个回归年的长度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 为了日常生活的方便,1年所包含的日数应为整数,因此公历取365天为1年,然后再采取置闰的方法来与回归年的长度保持一致。 公历的置闰方法,使得它的历年平均长度非常接近回归年的实际长度,要经过好几千年才相差1日。 因此,公历就把寒来暑往、季节交替非常准确地反映出来了。 然而,公历的月数和每个月中所包含的日数都是人为规定的,没有任何天象的依据。
农历实际上是一种阴阳历,它是兼顾月相变化和回归年两个周期而编制的历法。 首先,它以月相变化一周的时间作为月的标准,这样1个月的平均长度是29日12时44分2.8秒,农历取29日为1小月,30日为1大月,12个月共354或355日。 为了使它的历年长度尽量与回归年长度一致,采用置闰月的办法,有闰月的年份包含13个月。 这样一来,农历每年也与季节交替周期相近,并且农历每月与月亮盈亏周期相符。 这就是说,它的年和月两个单位,都具有各自确定的天文意义。
农历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设置了二十四节气。 节气是根据地球绕太阳的公转运动确定的,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每前进15°就算是1个节气。 这样,地球1年绕太阳一圈360°,就有24个节气。 这样看来,节气和阳历一样,都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为依据。 因此,节气是阳历的,而不是阴历的。 节气在阳历中的日期都很固定。 例如,春分都集中在阳历的3月20日、21日、22日这三天;秋分则集中在9月23日、24日这两天。 据史书记载,自战国时代以来,我国农民就开始根据二十四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为什么我们在使用公历的同时还要使用农历呢?
农业生产与二十四节气的密切关系是原因之—。 其次,农历的月是一个朔望周期,航海和渔业、盐业等一些部门的生产活动都离不开它。
农历在我国已经有好几千年的历史了,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特别是农历中的一些节日,例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早已成为我国人民传统的节日,这也是目前我们仍然使用农历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