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四部分类法

我国古代对文献的分类,始于汉代汉成帝时期刘向、刘歆父子奉命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文献整理工作,其重要成果之一便是编纂了我国古代第一部综合性图书分类目录《七略》。

按当时的学术分类思想,将群书系统分类,其中“辑略”是综述学术源流的总序,实际将学术门类分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大类,下分38小类。

班固在编修《汉书》时,将《七略》改编为《汉书·艺文志》。 现在《七略》已失传,其主要内容在《汉书·艺文志》中保存。 这次文献整理工作对后世影响巨大,历代王朝都有类似的工作,其中较有影响的有:魏晋南北朝时,魏秘书郎郑默根据当时的藏书,编纂了图书目录《中经》;西晋时,荀勖依据《中经》,改编为《中经新簿》,将分类调整为甲、乙、丙、丁四部;东晋时,李充编《晋元帝四部书目》,将乙、丙两部所收图书的内容对调;唐代修《隋书·经籍志》,把类名改为经、史、子、集,一直沿用到清末;清代末年张之洞任四川学政时,为回答诸生的提问编《书目答问》,增加丛书部。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分类体系:

●经部: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

●史部: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

●子部: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

●集部: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

因四部分类法能较准确地反映我国古代的学术体系和古籍的特点,当代编纂的《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所采用的分类体系即根据传统的四部分类法修订的,共分经、史、子、集、丛五类,现在大多数图书馆的古籍目录也采用这个体系。

声明:准根文档网所有作品(图片、文字)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saizw@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