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之名的来历

地理一词在我国出现于《周易·系辞》。 周易称:“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 ”《淮南子》的解释是:“俯视地理,以制度量,察陵陆、泽、肥  、高下之宜,立事生财,以除饥寒之患。 ”东汉王充的解释是:“天有日月星辰谓之文,地有山川陵谷谓之理。 ”地理一词,是指对地上之物与现象给以有规律的解说。 以地理命名的著作最早是班固编的《汉书·地理志》。 他是按行政区划,对各行政区内的户口、山川、矿藏、物产、经济、聚落、名胜等进行记述。 因此,地理学在我国古时是指对各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现象进行记述的学科。

在西方,被认为地理学之父的埃拉托色尼(Eratosthenes,273-194 B. C. )以希腊语中的 geo(即“地”)和graphein(即“描述”)二字合成为英文的“geography”(地理学),即定义为对大地的记述。 加上他以“地理学”为名写成三卷本专著,遂使geography这一词成为西方地理学科的标准用语。

18世纪时,柯尼斯坦大学哲学教授康德(Kant, Immanuel,1724-1804)讲授的自然地理课,不仅包括自然过程产生的地理特征,还包括人种及人类活动在地球表面所造成的改变。 在他的逻辑分类中,把性质不同与起因不同的事物按照相同的发生时间与地点归在一起的自然分类中,按时间来对事物进行描述或分类的是历史学,按地区来对事物进行描述或分类的是地理学。 按他的说法,历史学是时间的科学,而地理学是空间的科学。

由于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社会和经济的演进,环境、生态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出现,地理学亦发生很大变化。 正是这种新形势下,在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1974年第15版,中文1985年第1版)的地理学条目中称地理学为原意是描述地球表面的科学。 学科内容繁多,而且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不断变化,研究范围广大,包括从地球表面到其上的大气圈和其下的地壳外层中所有自然的和人为的现象。 地理学的目的不仅在于对地球表面特征进行描述,认识它们的分布格局,还必须分析各要素的位置,确立各要素之间的联系,考察产生和改变这种联系的过程。

在1990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学卷》中,对地理研究对象概括为:“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这个同人类息息相关的地理环境。 ”同时在解说此一定义中,提到“人类是在一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因此人类的体质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都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

从以上对地理学所概括的内容与研究对象变化来看,对地理学认识在加深,从对地表现象的记述到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变化和过程。

声明:准根文档网所有作品(图片、文字)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saizw@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