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流放犯难逃一死,为什么不在发配途中选择逃跑?

刑莫惨于死。 古代发配边关都是重刑犯,有些就是死刑改判流放,皇帝不想背负"滥杀"之名。 真正的流放可不是苏轼那种贬谪,哪天死都不知,还有心思"不与梨花同梦"?

偏远之野、烟瘴之地、沿海之滨,这些寒苦荒蛮边陲,就是犯人接受刑罚的场地。 2000-4000里之外,你逃个看看?跑掉也没用。

流放犯:真不是哥太老实,也不是哥没胆量,是没机会、没命逃。 您听小编扯扯就知了。

老惨了,还被罚了8亿两白银。 下一个是谁?

1/5.犯人没机会逃押解是苦差事,单程徒步一去两千多里,一路荒郊野外,山跋涉。 囚犯戴枷锁和脚镣,更是苦不堪言。 途中驿站和客栈暂歇,衙役大哥都是老熟人。 囚犯怎么逃跑?一路劳顿折磨,能活到流放地就算家人把香烧高了。

不要受影视影响,囚犯并不是什么江湖高手。 身强力壮会武功又怎样?威胁越大 ,受折磨就越多,衙役职责就是一路控制风险。 落在别人手上了,还能上天不成?搞不好半路就被衙役嘎嘣了,还逃跑呢……

安全活到流放地,才是囚犯的愿望。

这气场好强大,气势不输任我行。

2/5.户籍制度卡死商鞅变法后,有了户籍管理制度。 全国上下从贵族到平民,一律户籍登录在册。 流放犯是朝廷重犯,户籍会被除名,剥夺人身权利。 犯人赖以生存的土地等资源就被剥夺。 就算犯人成功逃跑,日后靠什么生活呢 ?

浪迹江湖就拉倒吧!江湖,只是从现实社会抽离出的一个虚幻的精神世界。 再说人家浪的是自由,囚犯恰恰被剥夺了自由。 古代村镇,大都半封闭式,各地人员流动少到忽略不计。 任何突然出现的陌生人都非常扎眼。

电影《武侠》里,甄子丹演的逃犯唐龙,隐匿山里,还娶了漂亮媳妇。 那只是电影。

世界很大,唯独没有逃犯的家。 不是要逃一时,而是要逃一世,逃犯没法生活下去。 这就是逃犯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现实 。

3/5.一路无人区流放目的是严厉惩罚,可知流放地环境有多恶劣。 越接近流放地就越荒凉,赶路几百里难遇人烟。 西部有酷暑荒漠,南方有崎岖川蜀……那些地方鸟都饿的拉不出屎。

就看着你戴枷锁和脚镣逃,没干粮没水,跑的出荒漠么?跑进山林也被野兽叼回来了。 最多半个月,囚犯就再也不跑了。 阿门。

N年前大西北逃犯,成功穿越荒漠的只有一人,还是被抓了。 既流放,就不可能让你逃掉。 逃掉也无异于一路给自己掘墓。

4/5.那个悲哀的刺青通常古代囚犯脸上被刺青"盖章",章一盖,就归朝廷了。 它是古代罪犯专属印记。 无论囚犯逃到哪,那个刺青都会告诉当地"快去举报逃犯"。 就地报官拿赏银不香吗?

任何朝代的刑律,都为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制订过程严谨。 既是被刺青的陌生人,百姓自然知道那是朝廷逃犯,是危险份子。 无论巡逻的衙役,还是百姓,都不可能视而不见。

当然,逃犯可以想法洗掉或破坏刺青,但是那会留下疤痕。 脸上有疤痕的陌生人,就意味着是嫌疑人,别人又不傻,一样会报官。

一旦被抓住,加重处罚,那就是死刑了。

5/5.严酷的刑罚制度发配边疆本身是仅次于死刑的重罪,再潜逃则是累加处罚。 任何朝代对逃犯的处罚都极其严酷,不但自己万劫不复,也会连累家族。

古代多有连坐制度,一人犯罪牵连家族。 囚犯一旦逃跑,家人必被问责。 协助逃跑或窝藏之罪少不了,那就不是逃犯一个人的事了。 这点通常也是逃犯的软肋。

流放犯也或有春天。

话说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流放已经是皇帝开恩了,自己为何不给自己个机会?假如算个有头有脸官员,难说哪天皇帝改变主意重新召回,比如战时需要,或重大改革。 皇帝为了缓和矛盾,也时用缓兵之计。

就算一介草民,也有碰到皇帝大赦天下的时候,但是,一旦成为逃犯就万劫不复。

小编陈词你我能想到的问题,流放犯也能想到,朝廷也能想到,律例制订部门能想到全社会之所想。 一个成熟律例既存在,漏洞只剩理论问题。

对于流放犯来说,一路配合押解,在流放地安分接受改造,或许还有翻身机会。 逃跑只有死路一条☞ 要么自己逃掉,却搭上家人;要么自己逃不掉,同样也搭上家人。

最终效果: 流放犯逃不掉,也不敢逃。

谁说读书没用?古代士人想的多周到!

声明:准根文档网所有作品(图片、文字)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saizw@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