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为纪念仰韶文化发现一百周年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一百周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公共考古中心、中国考古网、河南省三门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协办“仰韶文化考古发现与研究”系列学术讲座正式启动。 讲座采取线上形式进行,面向社会公众开放。
在第一讲中,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魏兴涛为大家带来了《从文化到文明化——仰韶文化百年历程及其文明化成就》,从十个方面论述了仰韶文化的重要地位。
一 标志着中国考古学的诞生
1921年仰韶村遗址的发掘标志着中国考古学的诞生。 一些中国考古学史的研究者曾提出将1926年山西夏县西阴遗址或1928年开始的河南安阳殷墟遗址的发掘作为中国考古学的发端。 而西阴与殷墟遗址发掘的主持者、中国考古界早期重要代表人物李济,称仰韶村遗址的发掘为“一划时代的科学成果,标志着田野考古在欧亚大陆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的中国的开始”。 因此,中国考古学界的主流意见认为,仰韶村遗址的发掘标志着中国考古学的诞生。
二 我国分布地域最广的史前文化
仰韶文化是我国分布地域最广的史前文化,涉及河南、陕西、山西、河北、甘肃、青海、湖北、宁夏、内蒙古、四川等10个省区。 遗址数量众多,据近年开展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仅河南就多达3000处,豫西三门峡地区特别是灵宝市仰韶文化遗址分布更为密集。
三 我国延续时间最长的考古学文化
仰韶文化是我国延续时间最长的考古学文化,年代跨度距今7000至4700年,长达两千多年。 代表了中国新石器文化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阶段,被称为“仰韶时代”。 长期以来,该文化成为认识、定位周边其他史前文化的年代标尺。
四 一支内涵丰富的文化系统
仰韶文化大体可分为初、早、中、晚四个时期,分布于豫西晋南、渭河流域、甘青、豫中、汉水中游、晋中、豫北冀南、晋北冀北河套等多个区域。 每一区域各个时期基本都代表一种类型,不少区域某一阶段的“类型”还被一些研究者分别称为不同“文化”,该文化实际上是一支巨大的文化丛体或文化系统,内涵极其丰富。
五 我国史前影响最深远的主干性文化
仰韶文化是我国史前影响最深远的主干性文化。 严文明教授通过对中国史前文化的全面系统分析,提出多元一体“重瓣花朵”理论,“整个中国的新石器文化就像一个巨大的重瓣花朵”,中原居于核心即花心位置,而中原文化区的主体就是仰韶文化。
六 我国最早文明化的史前文化
豫晋陕交界地区庙底沟期在整个仰韶文化中最为鼎盛,是在当地仰韶文化初期、早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年代最早距今约5800年,社会复杂化现象显现,是我国最早文明化的史前文化。 仰韶文化与中原龙山文化及夏商周文化地域相同、自然条件一致、文化传统一脉相承,是奠定中华文明优秀基因的重要文化。
七 中国史前一次波澜壮阔的艺术浪潮
仰韶文化彩陶发达,尤以庙底沟期彩陶为其典型代表,富有特色、线条柔美流畅的彩陶图案在周边诸多文化中大范围传播,达到史前艺术巅峰,王仁湘研究员盛赞其掀起了中国史前一次波澜壮阔的艺术浪潮,代表着史前艺术的伟大成就。
八 学术研究史最长的中国新石器文化
仰韶文化是学术研究史最长的中国新石器文化,中国考古学的发展进步大都与其发掘及研究息息相关。 百年前仰韶村遗址的发掘是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和田野考古学的发端,1949年前的考古工作者几乎都涉及了仰韶文化的研究。 1951年中国考古学领导者夏鼐带队对仰韶村遗址进行第二次发掘,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率先开展的考古工作之一。 目前,仰韶村遗址正在进行第四次发掘。
九 调查发掘工作最多的史前文化
仰韶文化研究成果极其丰富。 作为新石器时代的主体文化,仰韶文化遗址所进行的调查发掘工作最多,并且长久以来都是科技考古的实验田、主舞台和研究成果富集区。 在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乃至整个新石器文化中,以仰韶文化研究最全面、最深入,影响也最广泛,并由此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考古学家,成为引领中国考古学发展的主将。
十 与黄帝、华夏民族关系密切
仰韶文化分布区中心的豫晋陕交界地区流传着丰富的关于黄帝、炎帝的古史传说,并有诸多相关地名。 仰韶文化尤其是中晚期与中华人文始祖——黄帝以及华夏民族的形成关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