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尉迟敬德的原因

上又尝谓敬德曰:“朕欲以女妻卿,何如?”敬德叩头谢曰:“臣妻虽鄙陋,相与共贫贱久矣。 臣虽不学,闻古人富不易妻,此非臣所愿也。 ”上乃止。 ——《资治通鉴》
尉迟敬德是唐代开国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早年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他也是中国传统年画中寓意平安吉祥门神的原型,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在《资治通鉴》里有这样一段记载,一天李世民对尉迟敬德说:“我把女儿许配给你如何?”

尉迟敬德回答到:我妻子虽然没有什么见识,但我们患难与共,虽然我读书不多,但是我听说过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抛妻并非我所愿。

尉迟敬德剧照

要知道李世民出生于公元598年,尉迟敬德出生于585年,从年纪上看尉迟敬德比李世民大13岁,当然史料并没有详细记载李世民准备把哪位公主下嫁给尉迟敬德,或许是史官没有记载,或许李世民根本没有想好,不管是哪种情况,李世民愿意把女儿嫁给年近花甲的尉迟敬德,实在让人难以理解,那么雄才大略的李世民为什么会这样做呢?

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可以看出,能够名列凌烟阁功臣榜的文臣武将大多参与了“玄武门之变”,那么尉迟敬德在“玄武门之变”中立了哪些功绩?

李世民常年在外征战,屡立战功,让太子李建成感到了威胁,太子想找机会扳倒李世民,当太子党和秦王党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的时候,太子党以抵御突厥为由,准备把秦王府的猛将调到自己的麾下,然后再找由头除掉他们。

此时尉迟敬德和长孙无忌主张先下手为强,但是李世民一直拿不定主意,尉迟敬德劝诫李世民说我们冒着生命危险跟随你做大事,你这样犹豫不决,我们不可能在这儿等死,只能逃命去了。

李世民剧照

尉迟敬德给李世民吃了一颗定心丸,说秦王府有八百名勇士,不用害怕打不过太子。

公元626年7月2日,秦王李世民买通玄武门的守将,带人埋伏在玄武门的小树林里,当李建成、李元吉路过时,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李元吉见情况不妙,立即往旁边的树林逃跑,李世民上前追赶,却不料被树枝剐到在地,李元吉眼看机会来了,跳下马准备夺过弓箭,勒死李世民。

李元吉力气很大,李世民根本不是他的对手,就在危急关头,尉迟敬德赶到大吼一声,把李元吉吓跑了,尉迟敬德立即追赶,将李元吉杀害。

不久东宫的人赶到,与秦王府的人展开决战,秦王府势单力薄自然不是他们的对手,于是尉迟敬德砍下李建成的首级向东宫的人展示,太子府的人一看自己的领导都呜呼了,于是一哄而散。

紧接着尉迟敬德来到老皇帝李渊那儿,说太子与齐王作乱,秦王已经将他们铲除,现在派他来保护李渊,旁边大臣听后,都纷纷提议拥立李世民为太子。

尉迟敬德剧照

可见尉迟敬德在玄武门之变中当居首功之位,这也是他受到器重的主要原因。

后来李世民提议把自己的女儿许他,主要是因为尉迟敬德居功自傲,受到李世民猜忌。

1、三易其主,有不忠之嫌疑

尉迟敬德(585年-658年),今天山西朔城人,鲜卑族,行伍出身,其祖父在北周统治时期担任济州刺史,其父亲在隋朝统治时期担任仪同大将军。

隋炀帝大业晚年,在高阳从军,以官军的身份搜捕群贼,后因击败山贼翟松柏、刘宝强,以及镇压魏刀儿、王须拔等河北农民起义军有功,授正议大夫(正四品),这样算起来尉迟敬德的第一个老板是隋炀帝。

刘武周起兵反隋时,网罗天下人才,因闻讯尉迟敬德是一员不可多得的猛将,便将其收编到自己麾下,拜其为副将,开始与李氏家族争天下,尉迟敬德曾多次与唐军为敌,一次尉迟敬德和同僚寻相在夏县大败唐军,俘虏唐军多名将领。

武德三年(620年),秦王李世民与刘武周大战于柏壁城,刘武周兵败逃往突厥,尉迟敬德镇守介休县,李世民惜才,派人成功劝降尉迟敬德。

李世民剧照

所以说尉迟敬德的三易其主,让人觉得他反复无常,当然李世民手下数易其主的文臣武将不在少数,大多也得到了李世民的重用,不过跟那些本来就是李世民阵营的人相比,半路杀出来的名将,可信度稍微差些。

2、居功自傲是根本原因

李世民登基称帝以后,任命尉迟敬德为右武侯大将军,并赐吴国公的爵位,食邑与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相同,都是一千三百户。 后来唐朝边界受到突厥的骚扰,尉迟敬德奉李世民之命率军击退突厥,斩杀对方将领。

尉迟敬德居功至高,而且喜欢揭别人的短处,当他发现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时,他必定当面指责,一点也不给人家面子,造成将相不和。

贞观三年,尉迟敬德离开京都,到襄州担任都督,过了三年迁任同州刺史。 同年九月,李世民宴请群臣,尉迟敬德也邀参加,酒宴期间,有人坐到了尉迟敬德的前面,尉迟敬德一怒之下说,你立了什么功,竟敢坐我的上席?坐在下席的李道宗好心劝诫,不料尉迟敬德挥手一拳,差点把李道宗的眼睛给毁了。

长孙无忌剧照

李世民听闻后怒不可遏,他警告尉迟敬德说,当年跟着刘邦打天下的功臣,没有几个能够善终,当初我心里觉得刘邦做的不对,所以我登基以后,竭尽全力保全功臣,让他们的子孙后代能够平平安安,但是你做了高官以后就变得忘乎所以,漠视律法,我到现在才明白,刘邦杀韩信和彭越也有他的无奈。 所以治理好国家,要懂得赏罚分明,恩惠不能无限制的赐予,做人要克制自己,不要做后悔的事情。

李世民并没有处罚尉迟敬德,而且给他讲述了刘邦杀功臣的例子,希望他收敛点。

尉迟敬德听后十分害怕,再也不敢猖狂了,酒宴因为尉迟敬德的莽撞宴不欢而散。

贞观十三年(639年),李世民问尉迟敬德:“有人告你谋反,怎么解释?”尉迟敬德回答:对,我谋反是事实,我跟着陛下南征北战,身上到处都是刀痕和箭痕,天下已定,陛下就开始怀疑我了吗?尉迟敬德说完随即把衣服脱下,向李世民展示身上的疮疤。

李世民见后为之流泪,并安慰他说,自己并没有怀疑他,如果真的怀疑他,还用得着这样说吗。

贞观十七年(643年),尉迟敬德请求告老还乡,李世民授他开府仪同三司,并让他每月初一和十五进宫朝拜。

李世民剧照

通常开国皇帝和功臣之间的关系是打天下情同手足,而共天下则视为心患,古代的开国皇帝,极少数能够善待开国功臣,因为对于他们来说首先考虑到是自己建立的政权是不是稳固,他们只会理智的去判断,不会感情用事。

但是开创“贞观盛世”的李世民却是个例外,他对功臣的宽容和尊重是史上非常罕见的。 但是他不滥杀功臣,不代表他没有疑心,尤其是经过侯君集谋反一案,李世民对功臣更加猜忌。

所以他用韩信之死来告诫尉迟敬德,后来还以假借嫁女儿的名义来试探他,考验他的忠诚度。 尉迟敬德把领导的小心思看透了,所以他以“糟糠之妻不可弃”为由拒绝李世民,为求自保尉迟敬德选择告老还乡。

声明:准根文档网所有作品(图片、文字)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saizw@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