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在古代封建社会,人治大于法治,皇帝对臣子百姓具有生杀大权,甚至可以随意更改法律,因此古代法律存在很多漏洞。
古代法律虽然存在诸多漏洞,但瑕不掩瑜,在维护社会治安方面重要作用。
不过在封建社会,还有一条给牢犯们开的绿色通道,那便是可遇不可求的大赦天下,在影视剧中,甚至可以看到当天被抓进大牢,第二天遇到大赦天下就被放出来的离奇一幕。
那么什么情况下,皇帝才能“大赦天下”呢?在大赦天下后,是不是无论犯了什么罪都能得到赦免呢?
一般情况下只有皇帝有资格大赦天下,因此所有条件都是围绕皇帝而来。
首先是新皇登基。
皇帝刚登基,代表着新的时代即将来临,新皇为了向天下宣告此事,往往会大赦天下,同时也是为了向百姓们宣扬自己的仁德。
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通过践踏法律来确定自己的无上权威。
其次是皇帝、皇后或者皇太后的寿辰。
当然并不是每年过生日都要大赦天下,只有一些比较重要的生日才会如此,比如五十、六十大寿等等。
皇帝大婚时,普天同庆,这时候皇帝为了表示与民同乐,一般也会大赦天下。
最后则是遇到重大灾祸的时候。
古代盛行“天人感应”学说,将皇帝与上天的行为联系起来,因为当发生重大灾害,比如旱灾、水灾、蝗灾的时候,人们都会认为是皇帝做的不称职。
这时皇帝为了笼络人心,稳固皇权,通常都会选择大赦天下。
其实,皇帝对于大赦天下这一举措用得也比较随意,皇宫内有喜事,比如有皇子、公主诞生,或者公主出嫁、皇帝立妃等等,皇帝一高兴或许就会大赦天下。
那么皇帝大赦天下仅仅就是因为开心吗?也不尽然。
新皇登基时大赦天下,是为了彰显新皇的恩威,有利于加强新皇的统治。
而皇帝赦免的不仅是部分罪犯,通常还有减税等惠及百姓的举措,而官员和士兵往往也能得到升迁或者赏赐,也就是说新皇的恩惠能涉及到国家大部分人,他们感受到好处之后,自然会对新皇感恩戴德。
其次则是为了引导人们向“善”。
从皇帝自身角度出发,大赦天下显然符合皇帝利益,因为大赦天下体现出统治者向“善”的意识,而这也符合儒家仁爱的思想,有助于维护社会和谐,使皇帝的统治更加坚固。
最后才是皇帝的个人私欲,单纯因为高兴才大赦天下,俗话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将这种高兴传递给治下的臣民,使得他们也快乐,这才是真正的快乐,否则就成了皇帝自己在那傻乐,这显然不是一个“君父”该做的事情
既然大赦天下之后,会免除罪犯的惩罚,那么是所有犯人都会被赦免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皇帝也是有底线的,他想要普天同乐不假,但也不会放出那些犯下重大恶行的不稳定因素。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十恶不赦”这个词语,这十种罪行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被赦免。
第一条是谋反。
谋反当然触及到皇帝的底线,任何情况下都不会被赦免,当然像梁山这样势力较大的反叛势力,朝廷平叛显然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因此朝廷都会派人去招安,而招安的条件之一就是不追究之前的一切罪行。
第二条是大逆。
这个罪行指的是破坏君王墓葬的行为,这个罪行其实形同谋反,毕竟皇帝的安息之地不可侵扰。
在三国时期,这种罪一般都是直接腰斩,而清朝雍正年间的将领年羹尧被论罪时,就有一条是大逆罪。
第三条是谋叛。
所谓谋叛就是背叛母国的行为,严重程度和谋反一样,在唐朝法令中,如果犯下谋叛罪,家产没收,主犯绞刑,从犯、家属全部流放三千里。
剩下几条也全部是重罪,分别是噩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感兴趣的读者可自行搜索其含义。 总而言之,不管是大赦天下,还是重罪不能赦免都是封建统治者维护自身统治的一种工具而已。
其实仔细想想,皇帝大赦天下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只要不是十恶不赦之罪,那么其余犯人肯定是在犯罪和犯错之间,对于这样的犯人还不如释放出来,为天下增加劳动力。
可见古人也不傻,虽然法律威严不及现在,但也有他们自己的考量。
不过,无论怎样优秀的个人制度都无法掩饰其缺点,太依赖皇帝个人的才能,导致封建王朝兴盛与否全看皇帝是否英明,这种体制弊端太多。
法律的权威和公正无法替代,我们现在民主法治的公正公开明显要比古代要先进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