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很有趣。
蒙古面积155万平方公里,仅次于新疆,比内蒙古要大,但是人口只有300多万,其中大部分是20世纪以后增长的。 首都乌兰巴托人口140万。
如果没有直观概念,“静Yes”可以这么比喻:北京作为中国首都,人口2000多万。
那么为什么蒙古人口这么少呢?是天灾还是还是人祸?
“静Yes”认为,蒙古之所以人口少,主要还是人祸,具体来说就是清朝。 正是清朝对蒙古的各种政策,导致蒙古人口锐减,最后彻底失去了存在感,具体政策如下:
1、设置盟旗制度,告别逐水草而居
蒙古骑兵之所以能够横扫亚欧大陆,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逐水草而居,因为流动性,他们能够迅速聚拢,形成强大的骑兵集团,在优秀领导(成吉思汗)的领导下,蒙古骑兵纵横欧亚,无人可挡。
清朝不想蒙古这样,所以清朝在蒙古地区推行盟旗制度。
盟旗制度就是将蒙古地区进行条块分割,将之前一整块的蒙古游牧区分割成一个又一个的地块,每个部落有固定的游牧区域,不得随意乱跑。 你说水草不好要求重分,对不起,没有第二选择。 这就导致了蒙古王公们只能根据清朝划定的地块进行放牧,水草不丰美可以少放几只羊嘛!如果遇到自然灾害也不要慌,要迅速派出使者到北京报信,然后呆在原地不要动,等待清朝的救济。
盟旗制度根据清朝征服各部蒙古的顺序,现在漠南蒙古推行,然后在漠北地区推行。
不得不说这一制度对蒙古人而言很不人道,但是对于草原维稳意义重大,不能随便流动的蒙古人再也不可能随便找水草丰美的地方享受生活。 而且各部落之间不可以随便搞联欢会,彻底断绝了他们聚拢在一起南下侵扰中原的可能。 由于相互的隔绝,蒙古内部只能近亲结婚,婴儿死亡率大大提升,最后蒙古人越来越少。
2、组建八旗蒙古军,对蒙古士兵割韭菜
为了彻底断绝蒙古人的潜在侵略性,清朝对蒙古的兵制进行了大力改革,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将清朝的满八旗引进蒙古,创立八旗蒙古军。
很多人认为蒙古八旗是独立于满八旗之外的另外八个旗,其实这是不对的。 清朝在征服漠南蒙古后,对八旗进行了扩编,吸纳大量的蒙古士兵加入八旗,编成蒙古军,隶属于八旗的编制。 同理,在入主中原后,也是将汉人编入八旗,并不是八个汉军旗。
八旗的标准是优中选优,即将最精锐的蒙古士兵选入八旗中,为清朝卖命,这种割韭菜的做法类似于今天超级中学提前开设的预科班。 由于大量精壮士兵选入八旗之中,所以留下来的士兵渐渐都成了老弱病残,依靠这样的力量,还想侵略中原,简直就是做梦。
由于大量选拔蒙古军队进入八旗,导致剩下的蒙古人越来越少,而且由于清朝前期不断对漠西蒙古以及沙俄作战,甚至后期还不断和太平天国作战,抵抗英法侵略等,所以蒙古人大量减员。
3、大兴喇嘛教,宗教完成计划生育
乾隆皇帝曾在避暑山庄外八庙题字“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可见喇嘛庙对维护国家稳定的巨大作用。
当然,除了争取蒙古各部的归附,更多的还是对蒙古人口的灭杀。
清朝建立后,在蒙古地区大力推行喇嘛教,在草原上广建寺庙,而且规定:每个蒙古家庭除了留下一名男丁守灶之外,剩下的男丁要全部出家为僧,美名曰发扬喇嘛庙。
事实证明,正是这样的宗教政策,让蒙古差点灭了族,如果清朝统治时间更长,那么喇嘛教对蒙古的荼毒势必会更加深入。
正是由于每家每户只有一个男丁,导致草原上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衡,严重失衡导致的是草原上的乱伦现象严重,进而引发梅毒等传染病大面积蔓延。 在医疗不发达的清朝,沾上这样的传染病基本就是一死,久而久之,蒙古人口大量减少。
4、经济掠夺,负债累累让蒙古人走投无路
在推行了盟旗制度后,蒙古经济完全被清朝控制,成为清朝的附庸。 而蒙古又没有自己的制造业,只有放羊放牛的本事。 清朝之前,他们还可以南下去抢劫中原王朝,而清朝后,蒙古就完全没有这个能力了。
怎么办呢?清朝救济你啊!
清朝针对蒙古人只会放牧的特点,让晋商充当清朝的经济使者,深入草原和蒙古各部做生意。 因为垄断,价格自然很高,而蒙古的牛羊这么多,肯定是不值钱的。 怎么办呢?晋商说,先赊着吧,朝廷报账,你们要感谢朝廷的恩德啊。
于是每次交易,蒙古从王公到牧民都欠下一屁股债。 王公还好一些,可以用清朝皇帝赏赐的东西抵账,实在不行还可以抢牧民的。 而牧民就真的没有办法了,只能卖儿鬻女。
巨大的经济压力让蒙古人都不敢生孩子了。 通过这样的手段,清朝达到了抑制蒙古人口增长的效果。
实践证明,200多年的清朝对蒙政策,彻底将蒙古人变成了人畜无害的小绵羊。 当然了,不听话的漠西蒙古早被清朝给彻底消灭了。 到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这个蒙古人口只有不到50万人。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Yes”,一个爱好历史的妹纸!期待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