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园之园是什么园林(被称为万园之园的皇家园林是什么)

圆明园位于北京城西北方,在古代为泊密布,草木繁盛之所[2]。 自辽代和金代起,附近便有不少皇家行宫和寺庙道观。 元代时,开始有私人在这里营建私家园林,到了明代更加盛行,这一片地区都被称作“丹菱沜”。

清朝的康熙帝曾多次南巡,对江南的景致颇为倾慕,于是他便在丹菱沜修建了具有江南风格的园林式行宫——畅春园,同时还将附近的一些中小型园林赏赐给亲王贵胄,其中便有圆明园,是康熙帝于1707年赐给皇四子胤禛(后来继位为雍正帝)的赐园,位于海淀后华家屯,占地范围约千亩,并得到康熙帝赐匾额“圆明”。

关于圆明园的始建年代至今尚有争议。 最普遍的说法是,圆明园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其根据是乾隆年间编纂出版的《钦定日下旧闻考》。 第二种比较普遍的说法是,此地原为明代故园,经过清康熙帝四十八年修葺后,赐予皇四子胤禛。 明代故园说,起始于清同治十年(1871年)徐树钧的《圆明园词序》,此文肯定圆明园地域内原有太监别业。 除以上两种说法外,还有圆明园始建于康熙三十九年前后、康熙四十年等说法,另外还有清代初年、康熙四十年以后、康熙末年等笼统的说法。 2005年张恩荫根据《康熙实录》提出圆明园始建不会晚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

圆明园建成后一直是清帝盛夏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的重要场所。 圆明园规模宏伟,运用了各式园林风格及造园技巧,其诗画意境被大多数中国园林学家认为是中国园林艺术的顶峰作品,是中国古典园林平地造园、堆山理水集大成的典范。 清朝时一些外国传教士参观圆明园后将其称作“万园之园”。

但据传,康熙皇帝兴建圆明园的原因是因为身上的一个生理现象。

原来,满人之前在东北过着游牧生活,过惯凉爽的日子,因此入关后,不少人都无法适应夏天的炎热气候。 再加上康熙初年,紫禁城内曾发生过火灾,宫内为了防火筑建了高耸的宫墙,却也因此让里面环境更加闷热。 对康熙皇帝来说无疑是一种折磨,因为只要天气一热他就会全身起疹子。

也因为康熙帝十分喜爱江南景致,兴起打造可避暑又具有江南风格行宫的想法,于是决定在水泊密布,草木繁盛的“丹菱沜”建造畅春园,后来又陆续在畅春园附近扩建许多中小型园林。

但对圆明园花费最多心力的皇帝,还得属乾隆了,他不但在登基第二年就移居圆明园,还亲自主持,对圆明园展开第二次扩建,打造出着名的“圆明园四十景”,也让之后百余年的清朝皇帝,居住在圆明园园居时间几乎都比在紫禁城的还多。

声明:准根文档网所有作品(图片、文字)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saizw@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