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为什么美国上市(京东为什么去美国上市)

2014年5月22日,京东集团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在美国纽约纳斯达克交易所参加上市发布活动。 当天,京东集团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股票代码为“JD”。 京东公开发行共募集17.8亿美元,是当时中国企业在美融资规模最大的首次公开募股。

2014年9月20日,阿里巴巴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BABA”,首日报收于93.89美元,较发行价上涨38.07%,以收盘价计算,其市值破2300亿美元。 从50万元人民币初创到上市市值达到2300亿美元左右,阿里巴巴用了15年。

在中国“上一次市脱一层皮”

其实不止阿里京东,中国大多数互联网公司上市都在美国。 即使赴美上市掣肘颇多;即使由于文化、语言和法律上的差异与障碍,企业在境外投资者获得的认知度有限,但它们仍然选择美国等境外资本市场。

在美上市最快四个月搞定,在中国节奏缓慢到“上一次市脱一层皮”。

在中国,“上一次市相当于脱一层皮”绝非诳语。 算上上市前的“整改期”和证监局“辅导期”,从申请到正式挂牌平均需要1-2年时间。 如果股市“动大手术”(自1990年开始交易以来,A股市场历史上共有八次IPO暂停及重启,空窗期短则五六个月,长则逾一年),企业则随时可能折腾上3年才得以在国内主板上市。 而互联网企业成长非常快,要是等两三年后再去上市筹资,早就错过最好的发展时机了。

相反,在美国,只要严格遵守正确步骤,上市准备过程非常短:在最受中国企业青睐的纳斯达克上市最快半年,甚至4个月就可以搞定,在纳斯达克的“公告板市场”(OTCBB)上市最短只要5至6个月便能完成手续。 且相比中国的消化不良,在美上市的成功率超99%。

中国上市至少三年盈利

若要在A股上市,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超过人民币三千万元,这一个条件就足以把京东以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互联网公司推向美国。

港交所不允许“以小控大”

因为港交所不允许阿里巴巴上市,阿里巴巴只得赴美上市,由此其成本会提高1.5倍到2倍左右。 之所以不允许阿里巴巴上市是因为港交所对以小控大不豁免,阿里巴巴是合伙人制度,日本软银36.4%雅虎24.6%,马云团队10.74%,其中马云7%左右。 其余合伙人28.36%。 为了避免股东干扰,公司管理团队可以不因股份大小在运营制度上受大股东影响,这不符合港交所规定的管理公司应该由股权多的制订制度。 再者,阿里巴巴可以在IPO回购雅虎24%的股份,前提是2015年前上市。

相应的,京东估计也有这方面的影响。

中国企业在美上市的好处

第一 无限的资金来源

因为美国资本市场汇集了全世界的资金,对任何一家懂得游戏规则,并有华尔街关系的好公司来说,融资的机会和空间极大,并且再融资不受限制。 因为美国资本市场是完全市场化的,只要民营企业的业绩足够好,它一年中的融资规模和融资次数是不受限制的。

第二 极高的公司市值

美国市场崇拜高品质、高成长率的企业,在美国上市的公司具有极大的市值增长空间。 除国内的A股市场外,美国市场迄今仍是全世界市盈率最高的市场。 标准普尔的平均市盈率是24~26倍,纳斯达克高科技股的平均市赢率为30~40倍。 而香港、新加坡的平均市盈率仅仅是8~10倍。 因此,在美国能以更高的市赢率筹到更多的资金。

第三 极大的市场流通量

由于资金的充足、体制的健全等原因,美国股市是世界上最大和最流通的市场。

第四 成熟而有经验的投资者

因为美国市场以基金为最主要的投资者,散户起不到很大作用,所以对懂得应付基金投资者的上市公司而言,将会获得一批成熟和有经验的股东,并且有相当稳定的高市值。

第五 合理的上市费用

与国内股市和香港股市相比,到美国借壳上市的费用成本较低,也比较合理。 尤其是买壳上市,成本更低,上市前的现金费用只需40~60万美金,比香港、新加坡要低得多,而且上市标准不高。

第六 严谨的法律,极高的透明度

对于注重企业长期发展、正规化和国际化的大型上市公司,美国股市的法律保障和透明度,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不仅能提升公司的形象和内部文化,更能吸引更多有信心的世界级投资者。

第七 手续简单,上市时间短

美国上市办理时间短: 一般6-12个月,有时仅需要三四个月;香港、国内上市辅导期1-3年,不包括排队期,目前国内市场已有数千家企业排队,已排到3-5年以后。

所以,中国在资本市场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不然会流失更多的好企业。 若要分享一代中国互联网这类创新型企业的成长红利,国内资本市场还需要破除一定壁垒。 应根据现实情况,在发展和监管之间寻求平衡。

声明:准根文档网所有作品(图片、文字)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saizw@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