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古典音乐,有什么好处?(经常听古典音乐有什么好处)

19世纪,欧洲文学艺术领域里掀起的浪漫主义运动,直接促进了诗歌、戏剧、音乐等的繁荣。 在有深厚歌剧传统的法国和意大利,许多著名的歌剧作曲家在其各自的创作中形成自己的个性特征,作品呈现出多元化和充满生机活力特色。

一、法国歌剧

19世纪20年代后,随着欧洲歌剧的发展,法国作曲家的歌剧创作进入兴盛期。 在各种思潮及各种文化的交汇融合的社会大背景下,无论是歌剧的内容还是形式,都比已往的法国歌剧更加丰富和新颖,这个时代涌现出大批优秀的歌剧作曲家,并呈现出各自的个性风格特征。

19世纪法国歌剧领域中出现的几种风格主要有:大歌剧、抒情歌剧、轻歌剧等;著名的歌剧作曲家有:梅耶贝尔、古诺、比才、奥芬巴赫等。

大歌剧(G rand Opera)

大歌剧产生于19世纪20年代末,盛行于19世纪三四十年代。 大歌剧以场面宏大、布景豪华、风格宏伟而著称。 内容上,多表现历史英雄的豪情和近乎夸张的情感;音乐上也有鲜明的特点,如宣叙调均由管弦乐队伴奏,不用说白,剧中的芭蕾舞、大合唱和群众场面均追求宏大壮阔之美,因而带有“只顾追求效果”的弊病。

第一位法国大歌剧作曲家是丹尼尔·奥柏(Daniel Auber,1782年- 1871年),其代表作是《波尔蒂契的哑女》。 而19世纪法国大歌剧的主要代表则是梅耶贝尔(Giacomo Meyerbeer,1791年- 1864年)。 梅耶贝尔是德国作曲家,出生于柏林一位银行家的家庭,从小跟随克列门蒂学习钢琴,因为有较高的音乐天赋而被称为钢琴神童。 1813年前后开始涉足歌剧领域,早期写作德国式歌剧,但未获得欢迎和认可。 梅耶贝尔于1815年前往意大利,研究并学习歌剧,期间以罗西尼为榜样,写作意大利式歌剧。 后来听从德国浪漫主义作曲家韦伯(Carl Maria Friedrich Ernst von Weber,1786年- 1826年)的劝告放弃这一样式。 1826年,梅耶贝尔定居法国,综合了德国、法国、意大利歌剧的因素,创作以宏大场面为特征的大歌剧。 代表作有《恶魔罗伯特》、《胡格诺新教徒》、《非洲女郎》等17部。

《恶魔罗伯特》1831年11月22日在巴黎大歌剧院首演,引起极大反响。 作品取材于一个传奇性故事:罗伯特是魔鬼贝特朗和一位人间妇女所生,在魔鬼父亲的驱使下做了许多坏事。 当他被驱逐到西西里时,爱上了公主伊莎贝拉,但他始终在贝特朗的控制下。 后来罗伯特在伊莎贝拉的劝说下,把恶魔父亲给他的一枝施有魔法的绿柏枝折断,终于解除了魔法,一对情侣终成眷属。 作品著名唱段有伊莎贝拉的咏叹调《罗伯特,我爱的是你》,罗伯特和贝特朗的二重唱《我们约会的地方》,终场时伊莎贝拉、罗伯特和贝特朗的三重唱。

《胡格诺教徒》(1836年)取材于历史上天主教屠杀新教徒的宗教事件:新教贵族拉乌尔曾救助过天主教贵族圣·布里斯伯爵的女儿瓦伦婷,并彼此相爱。 玛格丽特王后为弥合两大教派的敌对局面,竭力促使二人结合。 但瓦伦婷此前已与天主教贵族纳韦尔伯爵有了婚约,拉乌尔认为这是瓦伦婷对自己的不忠,拒绝成婚。 天主教派以拉乌尔忤逆为由暗害他,但被瓦伦婷发觉并告知了新教派,粉碎了一场阴谋。 不过瓦伦婷却不得不与纳韦尔成了亲。 拉乌尔知道了真相后非常悲痛,冒险与瓦伦婷相见,无意中得知天主教将屠杀新教的情报。 拉乌尔不顾生命危险把这一消息告诉新教派领袖。 大屠杀开始后,拉乌尔和瓦伦婷在相许终身之后同归于尽。 这部歌剧的音乐多次直接采用《坚固的堡垒》等新教歌曲,让路德赞美诗在音乐中占据重要地位,表现新教派的情感和场景,使歌剧中的人物形象鲜明丰满,并强化了宗教的氛围。

轻歌剧(Operetta,或谐歌剧、趣歌剧)

轻歌剧的内容多取自日常生活,结构短小。 早期多是独幕剧,后发展为多幕剧,形式上有独唱、重唱、舞蹈、对白,格调明快、通俗易解、诙谐生动、旋律优美,音调多取自当时城市流行音乐。 轻歌剧的代表人物是雅克奎斯·奥芬巴赫。

奥芬巴赫(Jacques Offenbach,1819年- 1880年),德裔法国作曲家,生于科隆附近的多伊茨,1833年移居巴黎。 1833至1837年就读于巴黎音乐学院,师从哈莱维学习作曲,同时在巴黎喜歌剧院乐队演奏大提琴。 1849年至1855年担任法兰西剧院指挥,1855年至1862年担任孔特剧院经理,后将其改为巴黎滑稽剧院。 19世纪60年代是奥芬巴赫创作的繁荣期,写作了大量体裁多样的作品,最出色的是轻歌剧。 为后来法国的轻歌剧创作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对此后的许多歌剧作曲家有重要影响,被称为“法国轻歌剧之父”。 奥芬巴赫的轻歌剧代表作有《地狱中的奥尔菲斯》、《美丽的海伦》等。

声明:准根文档网所有作品(图片、文字)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saizw@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