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过诺贝尔奖最多的人(得过诺贝尔奖最多的人是谁)

一、美国(获诺贝尔奖数量:377)
点评:美国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 科技第一大大国。 美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比例不到5%,美国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人数却占全球获得该奖人数的70%以上。 美国早在19世纪初,在科学和技术研究,以及技术产品创新方面都是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 美国一贯认为,科学技术开支是对国家未来的投资,并以此为准则制定科技政策。

值得一提的是,人类工业史上很多最重要的发明,比如生产线、轧棉机、通用零件等都是发源自美国,其中尤其以工业的生产线最重要,它让工业的大量生产从梦想变为真实。 美国其他重要的发明还包括飞机、电灯泡与电话。 美国曾经在20世纪策划了著名的曼哈顿原子弹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和人类基因组计划。 值得一提的是,二战时期,美国最早研制出原子弹,将人类科技带入原子时代。 冷战开始后,美国在太空科学和技术领域获得成功,并且在太空竞赛中领跑,最终导致了火箭技术、武器研究、材料科学和计算机等领域的重大进步,美国在计算机与网络发展史上贡献极大,其中包括二战中发明的计算机、初期的军事化应用,以及个人电脑发展与创新。
在科学研究方面,美国学者获得了大量的诺贝尔奖,特别是在生物和医学领域。 比如美国国家健康研究中心是美国生物医学的聚焦点,并已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使人类对肿瘤、阿兹海默症等疾病的治愈研究进入重要阶段。 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国家工程院、美国国家医学院和美国国家自然基金会,是美国科学界最高平的四大学术机构。
在全球,美国的平均教育水准非常高,比如联合国的经济指数调查中将美国的教育水准列为世界第一,美国的许多高等院校有相对大的竞争力。 曾经在世界排名前500名大学中,美国占168所,前20名中,美国占17所。 世界十大大学中,美国占了8个,比如享誉世界的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加州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芝加哥大学等。
美国获得大量的诺贝尔奖,究其原因之一,在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中,美国基本没有受到干扰,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上许多著名科学家,比如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纷纷移居到美国,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无疑在一定意义上促使美国的科技实力大大增强。
对于获奖众多,美国科学家认为有两个重要因素:首先是美国的科研经费雄厚。 美国每年从公共和私人渠道投入基础研究的经费达数百亿美元。 并且联邦科研机构比如国家卫生研究所、全国科学基金会等都十分重视基础研究,包括许多非赢利机构如哈佛大学的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和国家科学院等同样如此。 尤其企业支持的研究机构如贝尔实验室等在基础研究方面也倾注大量资金。 汽车是教育界和学术界里富有挑战性和竞争创新的气氛。
美国全国科学基金会主席科尔韦尔博士曾经说,他们共资助了78位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 对优秀科学家不遗余力地资助,让基金会成为科学的强大驱动器。 美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舍韦曾经说,在许多国家里,学术气氛过于传统,前辈的观点必须被尊重,但美国科学家往往敢于挑战旧学说。 值得一提的是,从数学和科学测试成绩来看,在全球美国的小学或中学教育水平只能排29位左右,甚至落后于所有北欧国家以及瑞士、法国和德国,而美国大学的情况却非如此,美国的大学教育水平相当高,提倡学生独立思考并更具主动性。
二、英国(获诺贝尔奖数量:130)
点评:英国是全球第六大经济体。 全球第一大城市伦敦是世界著名金融中心,其拥有现代化金融服务体系,从事跨国银行借贷、国际债券发行、基金投资等业务,同时也是世界最大外汇交易市场、最大黄金现货交易市场、最大衍生品交易市场、全球第三大保险市场、重要船贷市场和非贵重金属交易中心,并拥有数量最多的外国银行分支机构或办事处。 伦敦金融城从业者曾经达到近40万人,共有550多家跨国银行、170多家国际证券公司在伦敦设立了分支机构或办事处。

英国是世界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的重要研发基地之一,科研涉及很多科学领域。 英国曾经以世界1%的人口,从事世界5%的科研工作,所发表学术论文占9%,引用量之前曾经达12%,仅次于美国。 获国际大奖人数约占世界的10%,拥有130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雄居世界第二。 英国特别是在生物技术、航空和国防方面实力较强。
英国文艺复兴运动发生时间尽管较晚,但英国文艺复兴依然后来者居上。 比如16世纪末及17世纪初,英国涌现出的闻名遐迩的“三巨人”:莎士比亚、培根和哈维,成为这一时期在艺术、人文和科学领域的最杰出代表。 而且通过这一时期,英国的艺术、人文和科学相互渗透、彼此交融。
值得一提的是,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英国首先完成许多科学发现和发明,比如影响深远的蒸汽机、青霉素、脱氧核糖核酸(DNA)、多利羊和喷气式发动机等。 200多年来,英国的各类学校和大专院校伴随着英国举世瞩目的技术、工业和金融革命而快速发展起来。 英国所拥有的世界一流的教育历史更十分悠久,可追溯到12世纪著名的牛津大学(1185)和剑桥大学(1209)成立的时代。
英国是公认的世界上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拥有很高的高等教育水平,英国是近现代高等教育体制的发源地。 英国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高等学府,一大批享誉世界的高等学府,并为英国和世界培养出许多杰出科学家和政治家等。
比如英国拥有大学超过138所,包括世界著名的英国最顶尖大学联盟“罗素大学集团”(The Russell Group),其中最闻名于世的两所大学是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排名世界前十),英国还有帝国理工学院、爱丁堡大学、谢菲尔德大学、布里斯托大学、伯明翰大学、诺丁汉大学、伦敦大学国王学院、伦敦大学学院、华威大学、英国约克大学、南安普顿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纽卡斯尔大学、格拉斯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利物浦大学、埃克塞特大学、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杜伦大学。 另外还有很多著名大学,比如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等。
三、德国(获诺贝尔奖数量:108)
点评:德国是全球第四大经济体,欧洲最大经济体 从工业革命时期以后,德国一直是日益全球化的经济的先驱,创新者和受益者。 德国的经济政策基于社会市场经济的概念。 德国是欧盟和欧元区的创始成员之一。 德国曾经是世界第三大出口国、全球最大的资本输出国。

德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欧洲四大经济体之一,其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国民具有极高的生活水平。 德国在基础科学与应用研究方面十分发达,尤其以理学及工程技术而闻名世界。 德国的科研机构和发达的职业教育支撑了德国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 德国尤其以汽车和精密机床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成为德国的重要象征。 比如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汽车品牌奔驰、宝马、奥迪、大众、保时捷都来自于德国,比如著名汽车品牌欧宝也诞生在德国(现属于美国通用汽车集团)。 德国汽车生产量仅次于中国、美国和日本,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之一。 德国是世界著名的贸易大国,德国产品尤其以品质精良著称一世,德国产品技术领先,做工细腻。 德国出口业历来素以质量高、服务周到、交货准时而享誉全球。
值得一提的是,德国1914年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因战败而宣告崩溃。 1933年希特勒上台实行独裁统治。 德国于1939年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 在同盟国打击下,1945年5月8日德国战败投降。
德国大学在全球各大学排行榜上没有美国和英国高校那么出众,事实上,这与德国独特的教育科研体系有关。 德国高等教育依据1976年《联邦高等教育基准法》(HRG)放宽高等教育机构的认定范围,将所有具(Hochschule)之名的学校都概括称为大学,德国在科学方面的成就十分显著。 曾经有108位德国人获颁诺贝尔奖。
德国的人才荟萃,诞生了闻名遐迩的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以及马克斯·普朗克为近代物理学的重要奠基者,另外还有维尔纳·海森堡及马克斯·玻恩。 德国重要物理学家包括赫尔曼·冯·亥姆霍兹、约瑟夫·夫琅和费、加布里埃尔·华伦海特。 威廉·伦琴发现X射线,并于1901年获得首届诺贝尔物学奖。 德国的奥托·哈恩为放射及放射化学领域的先驱,他发现核裂变。 费迪南德·科恩及罗伯特·科赫建立了微生物学。
德国数学家包括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大卫·希尔伯特、波恩哈德·黎曼、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卡尔·魏尔斯特拉斯、赫尔曼·外尔及菲利克斯·克莱因等人。 德国研究机构包括著名的马克斯·普朗克学会、亥姆霍兹联合会、弗劳恩霍夫协会。 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奖每年颁予10名科学家或学术研究者,奖金最高为250万欧元,成为世界上资助研究奖金最高者之一。
德国拥有许多著名发明家及工程师,比如汉斯·盖革发明了盖革计数器;康拉德·楚泽建造了首部全自动数位电脑。 斐迪南·冯·齐柏林、奥托·李林塔尔、戈特利布·戴姆勒、鲁道夫·狄塞尔、雨果·容克斯及卡尔·本茨等人形塑了现代汽车及航空运输科技。 著名的航空航天工程家沃纳·冯·布劳恩开发了第一枚太空火箭,而后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开发土星5号运载火箭,使阿波罗计划得以实现。 海因里希·赫兹证实电磁波存在,对世界现代电信的发展十分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德国人(含移民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德裔)获得的诺贝尔奖人数将近总数的一半。 换句话说,8200万德国人分享了一半的诺贝尔奖,而全球其他60多亿人口只获得了剩下的一半。 不得不说,对于德国而言的确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四、法国(获诺贝尔奖数量:69)
点评:法国是全球第七大经济体。 欧洲四大经济体之一。 法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是20世纪人口最稠密的国家。 法国在漫长的历史中,培养了不少对人类发展影响深远的著名文学家和思想家,法国还具有全球第四多的世界遗产。

法国是最发达的工业国家之一,尤其在核电、航空、航天和铁路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 钢铁、汽车、建筑为其工业的三大支柱。 法国的核电设备能力、石油和石油加工技术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航空和宇航工业位居世界前四。 钢铁工业、纺织业曾经占世界第六位。 法国农业极度发达,是世界主要农业大国。 主产小麦、大麦、玉米和水果蔬菜。 葡萄酒产量居世界首位。 法国是欧盟最大的农业生产国,也是世界主要农副产品出口国。 欧洲前100家农业食品工业集团有24家在法国,世界前100家农业食品工业集团有7家在法国,法国的农副产品出口居世界第一,曾经占世界市场的11%。
法国首都巴黎是公认的世界性的消费中心。 法国旅游收入占GDP总量的7%。 曾经平均每年接待外国游客8200多万人次,是世界第一旅游接待国。
自17世纪开始,法国的古典文学迎来辉煌时期,诞生了莫里哀、司汤达、巴尔扎克、大仲马、维克多·雨果、福楼拜、小仲马、左拉、居伊·德·莫泊桑、罗曼·罗兰等文学巨匠。 其中许多作品成为世界文学的瑰宝。 比如《巴黎圣母院》、《红与黑》、《高老头》、《基督山伯爵》、《悲惨世界》和《约翰·克利斯朵夫》等在世界广为流传。
近现代,法国的艺术诞生了罗丹享誉世界的雕塑艺术大师,也诞生了像莫奈和马蒂斯等印象派、野兽派的代表人物。 从17世纪开始,法国在工业设计、艺术设计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早已有目共睹。 而有关实用美术、建筑、时装设计、工业设计专业的学校也早已凭借其“法国制造”的商业硕果而闻名海外。
法国著名高校有:巴黎大学、格勒诺布尔第一大学、斯特拉斯堡第一大学、里尔第一大学、里昂第一大学以及综合理工大学、国家行政学院、巴黎高等商业学院、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等。 巴黎大学是法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但更负盛名的是法国的“Grande Ecole”。 法国企业和科学界领袖大多出自此类学府。 其中较为出众的有: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综合理工大学,巴黎矿业大学,巴黎中央大学等。
值得一提的是,法国是闻名天下的数学强国,其数学保持着长盛不衰,比如有着数学界的诺贝尔奖之称的“菲尔兹奖”殿堂里,法国数学家是常客。 其中法国院校迄今为止已经获得过30枚菲尔兹奖章。
法国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人数最多的国家。 根据维基百科,从第一届诺贝尔文学奖被颁发给了诗人普吕多姆至今,已有14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诞生自法国(截止2013),这还不算一些非法语写作的法籍获奖者。 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届得主就是法国诗人普吕多姆。 值得一提的是,200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是法籍华人——高行健。 法语文学地位十分崇高,尤其是19世纪的巨匠为法国文学带来了不可复制的荣誉,成为文学的黄金年代,法国是世界文学的中心。 即使在没有诺贝尔奖金的日子里,法国的莫里哀、雨果、巴尔扎克、仲马父子、福楼拜、普鲁斯特,一旦有作品问世,即可收获世界性影响力。
五、俄罗斯(获诺贝尔奖数量:32名,包括前苏联)
点评:俄罗斯是全球第十一大经济体。 俄罗斯其军工实力雄厚,特别是航空航天技术位居世界前列。 俄罗斯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对安理会议案拥有一票否决权。 俄罗斯还是五个金砖国家之一。

俄工业及科技基础雄厚,前苏联时期曾经是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在1978年被日本赶超。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一度严重衰退。 苏联解体后俄经济持续下滑,2000年普京执政至今,俄经济快速回升,连续8年保持增长。 俄罗斯的航空航天、核工业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早在2006年俄罗斯黄金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三位;
俄罗斯文学艺术源远流长,诞生了闻名遐迩的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里、别林斯基、陀斯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高尔基、肖洛霍夫等世界驰名的大文豪和作家。 俄罗斯著名的艺术大师有列维坦、列宾、苏里柯夫、克拉姆斯科伊等。 亚·尼·奥斯特罗夫斯基是19世纪50年代以后俄罗斯文坛众多的戏剧作家中最杰出的代表,被称为“俄罗斯戏剧之父”。 俄罗斯音乐大师柴可夫斯基等享誉世界。
俄罗斯是教育大国,尤其在自然科学和基础研究方面,高等教育的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尤其航空航天、军事工业等工程技术领域亦属世界一流。 在人文和社会科学拥有优秀传统和鲜明风格。 比如国立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大学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尤其是圣彼得堡大学是俄国最古老的大学,世界最优秀的大学,也是世界知名的众多学派的源头,也是进步的社会运动的重大中心之一。
另外,还有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莫斯科鲍曼国立技术大学、圣彼得堡国立技术大学、莫斯科动力学院、莫斯科门捷列夫化工学院、莫斯科航空学院、圣彼得堡海洋技术大学、圣彼得堡航空宇航制造学院、圣彼得堡精密技术信息大学、萨马拉航空技术大学、圣彼得堡矿业大学、莫斯科矿业大学、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莫斯科普希金语言学院、莫斯科音乐学院、圣彼得堡列宾美术学院等。
前苏联时期极为重视基础科学的发展。 因此,俄罗斯拥有十分深厚的国民素质及文化底蕴。 尤其在文化方面,比如曾经三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获奖当时不是苏联或俄罗斯公民,但获奖作品是用俄语撰写的。 俄罗斯(包括前苏联)共有4位诺奖文学奖获得者,一是蒲宁,二是帕斯捷尔纳克,三是肖洛霍夫,四是索尔仁尼琴。
六、瑞典(获诺贝尔奖数量:31)
点评:瑞典是全球第24大经济体。 瑞典拥有自己的航空业、核工业、汽车制造业、先进的军事工业,以及全球领先的电讯业和医药研究能力。 尤其在软件开发、微电子、远程通讯和光子领域,瑞典也居世界领先地位。 瑞典是欧洲最大的铁矿砂出口国。 若按人口比例计算,瑞典是世界上拥有跨国公司最多的国家。

瑞典森林资源丰富。 其中针叶树木产品的出口额曾经居世界第二,纸浆出口曾经居世界第三,纸业出口曾经居世界第四。 值得一提的是,瑞典拥有很多全球著名的品牌和企业:比如沃尔沃汽车、斯堪尼亚商用车、萨博汽车、爱立信、伊莱克斯电器、ABB、利乐包装、哈苏相机、宜家家具和H&M服装、绝对伏特加、柯尼塞格跑车、阿斯利康制药、SKF轴承公司、阿法拉伐集团和阿特拉斯科普柯工业集团等等。
瑞典著名的大学有三所:瑞典皇家理工学院、斯德哥尔摩大学、哥德堡大学。 值得一提的是,瑞典皇家科学院,是瑞典最高学术机关和最大的科学中心。 瑞典皇家科学院是一个不属于政府而独立存在的科学机构,在世界上与英国皇家学会、法兰西科学院和前苏联科学院齐名。
瑞典拥有许多影响世界的重要发明:比如安全火柴、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滚珠轴承、护理残疾人的机器人、活动扳手、抗赌瘾技术、拉链、蓝牙、免费看日报、后向式儿童安全座椅、奶油分离器、三点式安全带、网络语音聊天工具Skype、卫星导航系统GP&C、温室效应、虚拟病历、音乐网站Spotify、黄色炸药、智能头盔等等。
瑞典是诺贝尔奖的发源地。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1833-1896)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创立的。 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支票。 诺贝尔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 他一生共获得技术发明专利355项,并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 1896年12月10日,诺贝尔在意大利逝世。 逝世的前一年,他留下了遗嘱。 在遗嘱中他提出,将部分遗产(920万美元)作为基金,以其利息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及和平5种奖金,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学者。 据此,1900年6月瑞典政府批准设置了诺贝尔基金会,并于次年诺贝尔逝世5周年纪念日,即1901年12月10日首次颁发诺贝尔奖。 自此,除因战时中断外,每年的这一天分别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和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隆重授奖仪式。
事实上,诺贝尔的遗产最初只有大约3100万瑞典克朗。 但从1901年颁布诺贝尔奖开始,奖金不但没有发完反而越发越多。 原因是瑞典组建一个基金会来管理他的财产,进行保值增值。 因此,诺贝尔基金会和评奖会是分开的,基金会在不但努力赚钱,其各种投资让诺贝尔的遗产不断增值,不断增多。
七、日本(获诺贝尔奖数量:29)
点评:日本是仅次于美国、中国的全球第三大经济体。 战后日本经济之所以能够高速发展,是日本充分利用被美国独占和美国将大量加工制造业搬进日本之机,大力吸收美国的资金,学习借鉴美国的先进工艺、科技和管理经验,并加强仿制、模仿和创新工作,使日本成为世界上对外国技术、工艺消化、吸收力最强的国家之一。 日本曾经从1950年至1975年共引进了25000多项技术,并用不到30年时间、花了仅60亿美元左右,就把美国等西方国家用了半个多世纪、花了2000多亿美元的研究成果学到手。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服务业,尤其是银行业、金融业、航运业、保险业以及商业服务业占GDP占最大比重,并且处于世界领导地位,首都东京不仅是日本第一大城市和经济中心,更是世界数一数二的金融、航运和服务中心。 日本的制造业表现最突出的是电子产业和汽车制造业。 日本三菱曾经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通用的超级企业财阀,早在2007年仅在三菱旗下的世界五百强企业就达到了11家。 日本的电子产业和高科技著名制造商包括索尼、松下、佳能、夏普、东芝、日立等公司。 在汽车业领域,日本公司的汽车生产量曾经超越美国和德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
日本拥有世界资产最庞大的银行邮储银行,三菱UFJ金融集团、瑞穗金融集团和三井住友金融集团在世界金融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东京证券交易所是仅次于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世界第二大证券交易所。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只有12%土地是可耕地,但日本却拥有世界最高的精密农业成果,单位土地产量世界第一,达到粮食自给率50%只用了56000km²。
日本的科学研发能力位居世界第二,尤其是应用科学、机械、及医学等领域尤为突出。 日本每年的科研经费曾经达1300亿美元,高居全球第二。 日本尤其在电子、手机通讯、低耗能环保车、机械、工业机器人、光学、化学、半导体和金属等多项领域具世界领先技术且屡获殊荣。 日本的工业机器人产量占世界一半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在本世纪初制定的第二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2001-2005年)中,提出了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未来50年诺贝尔奖获得者30人左右。 ”该计划刚公布时,曾遭受日本国内外的一片批评和讥讽。 但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之外,进入21世纪后,每年的10月不断给日本带来惊喜。 若从最受重视的自然科学领域三大奖(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和医学奖)国别统计看,日本已经成为21世纪诺贝尔奖获得者第二大国。 如此巨大的进步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截止2019年,已有27名日本人获得了诺贝尔奖(包括2名美籍日裔诺贝尔奖获得者)。 除欧美诸国之外,日本是获奖人数最多的国家。 日本在近20年拿了19个诺贝尔奖,尤其在自然科学领域,日本获奖者数量仅次于美国,基本上一年一个诺奖,十分可怕。
八、加拿大(获诺贝尔奖数量:28)
点评:加拿大是全球第十大经济体。 曾经是世界上最大最重要的钻石生产国之一。 加拿大在教育、自由度、生活品质及经济自由的国际排名都名列前茅。 加拿大是西方七大工业化国家之一。

加拿大在航空航天、有色冶金、信息通讯、动力装备、电力水利、纸浆造纸、微电子软件,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方面拥有全球领先水平。
加拿大工业集团代表企业有:庞巴迪公司(以制造高级交通工具如喷气飞机,高速列车为主)、加拿大铝业(世界上第二大的金属铝生产者)、ATI(显示芯片巨头)、加拿大石油(北美第二大的燃油和燃气公司)、动态研究(黑莓手机,通讯巨头)、KANDU(核反应堆,核能综合开发)、Kanadarm(航空航天太空臂)、北电网络(网络设备巨头)等。 加拿大是世界五大生物技术产业市场之一,在生物技术科学探索和应用的诸多门类中,比如医疗卫生、农业、环境技术、工业和生产解决方案等,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生物技术综合指标排名中位居世界第三位。
加拿大拥有世界著名的顶尖一流高等学府:比如多伦多大学、麦吉尔大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蒙特利尔大学、阿尔伯塔大学、麦克玛斯特大学、女王大学、北美MBA巨擘西安大略大学、电脑工业的宠儿滑铁卢大学、渥太华大学、西蒙菲莎大学等。
加拿大这个开国仅仅150周年且人口不到4000万的国家,竟然拿到过这么多诺贝尔奖!,加拿大获得诺贝尔奖的总人数在全球排名第七。 尽管和美国和德国相比并不算多,可是对于加拿大这个人口小国来说,诺奖得主人数绝对算得上是名列前茅。
九、瑞士(获诺贝尔奖数量:26)
点评:全球第二十大经济体。 瑞士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其人均GDP一直居世界前列,人均GDP高达86849美元,仅次于卢森堡,排名全球第二。 瑞士拥有发达的金融产业,服务业在瑞士经济中也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 瑞士为许多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瑞士营业额最高的企业为:维多、嘉能可、贡沃尔、托克、雀巢、诺华、罗氏、ABB、摩科瑞及德科,其他较著名瑞银集团、苏黎世金融服务集团、瑞士信贷集团、利乐包装、百乐嘉利宝、瑞士再保险及史华曲集团。 瑞士也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经济体之一。

制造业为瑞士最重要的产业,瑞士是世界最大的钟表生产国之一,拥有众多享誉世界的钟表品牌。 瑞士学界有不少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比如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曾经于伯尔尼期间建立狭义相对论;近期科学领域获奖者有:弗拉迪米尔·普雷洛格、海因里希·罗雷尔、理乍得·恩斯特、埃德蒙·费希尔、罗夫·辛克纳吉、库尔特·维特里希等,在所有领域的诺贝尔奖得主中,有113位与瑞士有关连,位于瑞士的国际组织总共获得9次诺贝尔和平奖。
瑞士拥有世界最大的粒子物理学实验室-欧洲核子研究组织。 保罗谢尔研究所为瑞士重要的国家研究所。 瑞士人著名的发明:麦角二乙酰胺、扫描隧道显微镜、魔鬼毡。
值得一提的是,瑞士的太空机构瑞士航天局参与太空科技及太空计划,瑞士为欧洲空间局的十个创始国之一,也是欧洲空间局的主要资金提供者。 瑞士企业如欧瑞康太空及麦柯昇马达等参与航天器建造。
瑞士是一个当之无愧的诺贝尔奖大国,据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的一项统计,瑞士每100万人中就有1.111个诺贝尔奖获得者。 与瑞士相比,英国每100万人中的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为0.840、美国0.712、德国0.341,法国只有0.187在历史上,并且有超过113位诺贝尔奖得主与瑞士相关,其中最出名的当属爱因斯坦。 经统计调查显示,世界上诺贝尔奖获得占国民比例最高的国家是瑞士。 自1901年至今瑞士人共获得了26个该项国际科学界的最高奖项。
十、奥地利(获诺贝尔奖数量:22)
点评:奥地利是全球第28大经济体。 奥地利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当今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202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8154美元。 其人类发展指数曾经排世界第19位,其工业特点是国有化程度高,国有企业控制了95%的基础工业和85%以上的动力工业,产值及职工人数均占其总数的70%,奥地利首都维也纳(Vienna)是除纽约和日内瓦外,第三个联合国城市。 也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更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 奥地利历史上产生了众多名扬世界的音乐家:海顿、莫扎特、舒伯特、约翰·施特劳斯,还有出生德国但长期在奥地利生活的贝多芬等。 同时还有弗洛伊德、卡夫卡、车尔尼、孟德尔、甚至于奥地利裔的希特勒。

奥地利的著名大学是维也纳大学(University of Vienna),是奥地利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也是德语区国家最古老的大学之一。 始成立于1365年,曾经是2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母校。 维也纳大学同时也是奥地利最大的大学,欧洲最大的大学之一。

声明:准根文档网所有作品(图片、文字)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saizw@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