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代自然科学的角度解释,舍利子是怎么形成的?

到陕西法门寺旅游根本就见不到“舍利子”,倒是回来后才找出一段视频,从中详细了解了地宫发掘以及其中的奥秘。

据佛典记载,释迦牟尼涅盘时,弟子从其遗体灰烬中拣出1块头顶骨、2块肩胛骨、4颗牙齿、1节中指指骨和众多珠状舍利子。 其中有一枚辗转来到中国。 唐代,这枚指骨舍利被6次迎请至皇宫供奉。

公元874年,在最后一次迎请供奉后,这枚舍利被密封珍藏于陕西法门寺塔下地宫中,直到1987年秋文物工作者在清理佛塔废墟时重新发现。 (视频解说词)

“舍利子”原称为“舍利”,后来才称为舍利子。 舍利原是印度语译为(设立罗)等各种不一之名称,其意义为(遗留物)或(灵骨) ,但舍利子也不完全经由火化而得,有很多天降舍利的实例。

“舍利子”为个人戒,定,慧,修行成就之结晶。 也是说明修行者已得成果的见证,可以坚定弟子修行。 因此佛徒看到舍利即像看到佛菩萨,顶礼参拜,诚心供养。

佛教认为,舍利子的形成与修行者生前的修行有密切关系。 它十分稀有、宝贵。 由于舍利被视为神圣之物,所以很少有关其成分的鉴定,缺乏严格的科学研究。

“舍利”的成因,目前在科学上还没有确定结论,大多解释只是根据现有科学原理来推测。 有幸从视频中看到(其实也是模模糊糊)看到“圣物”,又为何非要知道它的化学成分呢?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声明:准根文档网所有作品(图片、文字)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saizw@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