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是顺丰的创始人和当家人。 电商离不开物流,而王卫创办的顺丰是国内物流行业的扛把子。
不出意外的话,12月14日顺丰同城就将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2016年顺丰开始涉足同城配送业务,三年后才开始“顺丰同城急送”品牌的独立运营,到如今上市,仅仅只用了5年。
而这也意味着,顺丰的掌舵人王卫,打造出了继顺丰控股、顺丰房托、嘉里物流之后,第四家上市公司,不免引起大家的热议。
王卫的资本运作,似乎很有自己独到的方式。
他甚至把公司拿去银行抵押获得贷款,也坚持不上市;也曾在中国物流的大趋势中回归资本,在2017年一鸣惊人;他曾对追着想给他投资的VC避之不及;也曾在员工受辱时不惜高调“抛头露面”……
同行说“看不懂他”,把他奉做“神一样的存在”,马云两次想见他都被拒绝,却还要说王卫是他“最佩服的人”。
然而,作为顺丰总裁的王卫,却向来不爱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冷静和低调成了他一贯的作风。
旅行箱里拉出来的生意经王卫出生在上海,7岁时便随父母来到香港。 由于生活拮据,他17岁离开学校后,做过一段时间的搬运工和清洁工。
创办顺丰快递的时候,是1993年,那时王卫只有23岁。
彼时,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市场经济的发展快马加鞭,“内地制造,香港销售”的模式,使得两岸各类信件物品满天飞。 然而那时广东与香港属于不同的关税区,有着复杂的报关和审批流程,即使是一封“加急”邮件,快则也需要三天,慢则一星期,所以许多商人会找人捎带物品。 这些人还有个统称,叫“水客”。
王卫因帮工厂跑货,常往返于香港与大陆之间,时常受人所托捎带些货物,发现了这个商机。 另一方面也是对当时的快递行业服务不满意,于是想着干脆自己做一个。
创业之初,他带着6位小伙伴,拿出攒下的4万工资,和从太太以及父亲处凑来的6万港币,在广东省顺德市注册成立了顺丰公司。
最开始,王卫在香港砵兰街租下一家几十平米的小店,专门替企业跑腿运送信件到珠三角。
(2003香港顺丰第一个落脚点——宝灵商业中心)
为什么说“跑腿”呢?因为王卫和他的伙伴们确实是用自己的脚替人送件的。 哪家公司要寄送信件或物品到内地,他们就全速赶去那里,然后背着包拉着拉杆箱经香港至顺德的陆路口岸,或搭乘通往番禺的快船前往广东。 完成投递后,再将收货方发回的物品带回通过。 如此循环往复。
创业的起步阶段,王卫的策略是“割价抢滩”,别人收一件货要价70,他只收40。 低价策略吸引来不少中小商家,生意红火的出奇。
那段时间,王卫也像疯了一样,每天工作15、16个小时,骑着摩托车在大街小巷来回穿梭。 凭着这股子拼劲,到1997年,王卫的顺丰几乎垄断了所有的到港快件。
在媒体报道中,当时通港公路上运输快件的火车,有70%都是顺丰的业务。 香港回归时,海关甚至婉拒了国企“中铁快运”分一杯羹的请求。
2002年末非典开始肆虐,线下交易几乎全面瘫痪,电子商务因祸得福,从历史的曲折中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 当时全国口罩与消毒用品等防疫物品的需求量激增,中国快递行业迎来最大的商机。
彼时,王卫所在的深圳正是重灾区,随着非典的蔓延,顺丰的快递业务不断增加,他开始思考如何扩张全国业务。
当时受到非典影响,航空公司整体受到冷落,航空运价应时大跌,王卫顺势签下了扬子江快运的5架包机,把自家包裹送上了天,顺丰成了全国第一个用飞机运输民营快递的企业。
除了购买自己的货运飞机,王卫也和多家航空公司签订协议,包下了230多条航线的专用腹舱,派发全国快件。
航空运输自然要价不菲,但运输耗时长、丢件、损件等客户集中投诉的痛点问题,得到了解决。 正如刘强东十年一意孤行,力排众议自建物流一样,王卫和刘强东谋求的,都是长期利益。
同年,王卫将顺丰的加盟制改为直营制,并在深圳设立了总部,业务也开始了指数级增长。 当时,中国做这个模式的只有“国家队”中国邮政。
2003年以后,顺丰的年运件量基本保持了70%以上的持续增长。 王卫又借着低价香港件的产品策略,迅速完成了全国200多个网点的布局。
2009年,新的《邮政法》颁布实施,多年来游走于灰色地带的民营快递业,终于脱去“黑户”的帽子,获得了法律认可的“身份证”。 同年,民航总局宣布顺丰航空正式获准运营,顺丰成了国内第一家真正拥有自己飞机的民营快递企业。 顺丰形成了北京到上海次日达、全天候、全年无节假日的配送优势。
规模效应带来的优势得以覆盖运营成本,良性循环进一步巩固了顺丰在运输效率上的优势,“品质快递商”逐渐成为顺丰的代言。
后来,当四通一达欢天喜地选择与淘宝合作时,王卫却冷眼旁观,拒绝了马云的邀请。 结果四通一达为了竞争不得不“痴恋”价格战,以致无法脱身,顺丰却在危局之中,做到岿然不动,守住了自己20元的定价。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这句话放到商业战场上十分合适。 创业早、配送快、布局快、增长快,“快”成了王卫创业初期一个鲜明的特点。
谢绝马云,自谋发展2011年,王卫曾经明确表示“我不圈钱,也不上市。 ”因为他不想让利润成为企业存在的唯一目的,助长浮躁。
他也的确坚守了不短的一段时间。 顺丰的前20年,从没接受过投资者的一分钱。 缺钱的时候,王卫就把自家的商铺或者物业抵押给银行贷款,甚至在2005年,他把顺丰公司抵押给中国银行,却只拿到了区区420万的贷款。
然而,随着电商交易成为普遍的生活方式,快递业竞相走入资本逐利阶段。
2016年10月,以圆通成功借壳上市为起点,国内快递公司掀起一轮上市潮。 10月27日,中通快递成功登陆纽交所,成为首家在美上市的中国快递企业;12月12日,申通借壳上市议程,获得证监会正式批准;12月14日,韵达货运借壳上市议案,也获得证监会核准。
这一年的年会发言,王卫心情复杂,坦陈“我不接受,我不认可,我们这几年所谓的辉煌。 如果只是为了上市,有点信仰迷失掉了。 ”
然而资本是不讲感情的,中国物流的大趋势是回归到资本竞争,所以王卫低头了:“一个人,一家企业,怎么可能和资本、行业对抗?”
2017年2月24日,顺丰速运借壳鼎泰新材成功登陆深交所。
尘埃落定,但王卫的危机感并没有解除,上市当天,他提醒员工,往后要更加谨慎“少说话多做事”。
上市后,顺丰市值高达2100亿,3天后,顺丰控股再度涨停,总市值达到2541亿,王卫的身家随之超过1500亿,直追马化腾。 那年的胡润胡润百富榜上,王卫排名第六,公司的另外7名兄弟也都榜上有名,顺丰成了那一年上榜人数最多的企业之一。
(深圳华侨城与快递员一起派件)
随着顺丰的上市,王卫与马云的“菜鸟网络”、刘强东的“京东物流”在快递行业的竞争,也才真正拉开序幕。
2017年6月3日,国家邮政局官方发布了一则公告《国家邮政局协调解决菜鸟顺丰数据互通问题》。 这则公告的背后,是阿里旗下菜鸟网络与顺丰近40个小时的攻防战,矛盾的焦点在双方的数据之争。
矛盾的苗头直指马云半个月前在菜鸟全球智慧物流大会上的讲话,那场大会,王卫没有出席。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信息化专家黄刚一的事后解读:新零售时代对快递物流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提供基于大数据的供应链综合服务。 “三通一达”没有供应链的基因,根本玩不转,只有顺丰有这个能力。
然而遗憾的是,顺丰的老板是王卫。 马云想借力王卫在菜鸟系中做个标杆,但王卫坚持物流信息这一核心数据绝不共享,这才有了双方的较量。
其实,在加入菜鸟系的同时,王卫也很早开始搭建自己的快递体系。 2015年5月,王卫联手中通、申通、韵达和普洛斯一起投资5亿成立了“丰巢科技”,与阿里支持的菜鸟展开直接竞争。 而这也成为王卫能够争夺话语权的关键因素。
同时,对于顺丰来说,不同于依靠淘宝电商存活的其他几家快递公司,顺丰只有小部分业务来自淘宝。 抛弃菜鸟联盟订单,短期阵痛难以避免,却也是独立发展的新起点。 再者刘强东等的站队,也为其造势不少。
互联网的江湖,是一个需要持续战斗的血腥之地,对手与朋友有时只在一夕之间。
如今,顺丰已经发展成一个庞大的快递帝国,年营收1600亿,拥有64架飞机、8万辆货车、30万名员工,服务也拓展到了时效快递、经济快递、同城配送、仓储服务、国际快递等好几种运输服务上。
对于王卫来说,三通一达已不是对手,至于阿里系,也早已拥有了与之斡旋的余地。
轻松管理几十万员工马云说王卫是他“最佩服的人”,刘强东直言:未来快递的天下英雄,惟王卫与强东耳。
从草根创业,到崛起于闾巷之中,再到功成名就,王卫本人却表现得十分沉默内敛。
前几年,网上流传的一个关于他的事迹是,有人跟顺丰公司的一群人一起吃饭,饭吃完了,才知坐在角落,话不多,也不抽烟喝酒的人,就是那个王卫。
有投资人追着给他融资,结果王卫始终不出来见面,逼得对方对外开出50万中介费,到处找门路就为跟他吃一顿饭。 很多美国投资商也到处找他,有的付给咨询公司的佣金甚至高达1000万美元……
但这样一位处处低调行事的总裁,在某些事情上,也偶有高调“抛头露面”的时刻。
2016年4月的一件事,可能很多人都还有印象。 当时一个顺丰快递员在北京某小区送件过程中,与一辆小轿车发生剐蹭,车主下车后对快递人员连扇5个耳光,还破口大骂。 很快“快递小哥被扇耳光”的视频传遍网络。
王卫看到后第一时间在朋友圈表态:“这事不追究到底,我不再配做顺丰总裁!”很短的一句话,却让人听出他出离的愤怒。
随后,顺丰集团发表声明,表示会对车主追究到底,并且已经找到那名受委屈的快递员,顺丰会照顾好这个孩子,请大家放心。
这话不止是口头说说。 后来,在顺丰的努力交涉下,打人者因涉嫌寻衅滋事被依法行政拘留10天。 2017年顺丰速运上市的时候,王卫还专门带着这名快递小哥一起敲了钟。 用行动践行了尊严不仅仅来自物质,也来自“尊重”本身这个词。
上市的那段时间,王卫着实吸引了不少的关注度。
霸道总裁为被打快递小哥匡扶正义已经足够激动人心,不想敲钟当天,他低调现身给40万员工派发红包,从网友晒出的截图来看,金额从1888元到15000元不等,红包总价值超过10亿元,这样的敲钟方式在A股称得上前无古人,估计也难有后继者。
敲响上市钟声之前,王卫做了一段简短发言,“没有员工血汗付出,没有一线、二线、三线员工披星戴月的工作就没有顺丰。 顺丰不是我王卫做出来的,而是所有员工做出来。 不会因为上市改变对员工的关爱,而是绝对不会变。 ”
王卫爱护员工,出名了。
2018年,他又做了两件让人印象深刻的事。
第一件事是给员工定制Nike的SHIELD工作服,价值2099元一套,顺丰几十万员工,最后整体定制费用下来超过1亿。 这套衣服,多少人就算买得起也舍不得买,结果被人家拿来当做工作服。
第二件事是请顺丰全网40余万员工和新夏晖人吃麦当劳定制套餐。
因此不少人感叹“顺丰对员工真好啊!”
但凡事皆有代价,也皆为因果。 作为一家快递公司,最重要的员工就是一线快递员,因为他们直接接触顾客。 如果不能保护好他们的权益,维护好他们的尊严、体面,那么直接影响的就是顺丰的服务质量。
所以,在对员工的管理上,无论一线二线三线员工,王卫说“你如果不愿意去吃亏,或者分享利益给人家,那么你永远都不会做大。 ”为企业长久计,这个出发点或许可以作为一个参考。
从王卫的身上我看到,有时沉默是金,有时不是。 大道至简,回归人的本性,其实很多问题和困惑就都迎刃而解了。
作者:李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