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李格非何许人氏?他本身并无多大成就,但是他因为谁而意外被后世人记住了?

李格非因摊上了一个好女婿——赵明诚,而被后世记住了。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我相信,百分之99.9%的人,都会反驳我,说我回答错误。 因为,在众人的观念中,李格非是因女儿李清照而留名后世,但是,卓姥姥却不愿苟同于大家的意见。 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 假如,李格非没把自己的宝贝女儿李清照嫁给赵相府的三公子——赵明诚,就算他养了一个绝顶聪明的女儿李清照,也未必能够成就出一个“千古第一才女”——李易安。

为什么卓姥姥要这样说呢?现在,我们用唯物主义的哲学观来分析一下,看看卓姥姥的观点是否成立。

在二千五百多年前,我们伟大的哲学先圣老子就提出了要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这个世界上的所有问题,并将这个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用了一个形象性的词语描述了出来,即“阴、阳”。 而且,在他留给我们的哲学弘论《道德经》中,反复列举出众多既“相互矛盾”又“对立统一”的事物。 在此,我就不必一一举例论证了,因为大家都懂得事物间的相生相克道理。

而我只想说:对待任何事物,都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看待、去分析。 同样,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和所取得的终身成就,都离不开年幼时父母的教育、家庭环境的影响和自身后天的努力。 况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也越来越重视良好的“遗传基因”,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获取成就所起的重要作用。 但是,假如李格非没有摊上赵明诚这枚暖男女婿,他也很难留名史册。 因为,成就李清照“千古第一才女”称号的功劳簿上,赵明诚应当是一个特大的功臣!

正如那首《望星空》歌词中所唱:“军功章呵 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

如果说,你还不知道赵明诚是多么的爱李清照,你只要去读一读李清照写于宋高宗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的《金石录后序》,这是李清照自己留下的自传性文字,在这个最具权威性的证据中,李清照向我们讲述了赵明诚对她的爱;也讲述了两个人如何相濡以沫度过了他们的美好新婚和遭遇风风雨雨的日子。 如:下文中,赵明诚“质衣”的记录。

“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 时先君作礼部员外郎,丞相作礼部侍郎,候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 赵、李族寒,素贫俭。 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 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也。 ”至此,你就什么都明白了。

这段文字记述了,身为“太学生”的赵明诚,从太学校放学回家时,因身上无钱给李清照买“果实”,宁可去当铺当衣服,也要给李清照买来她爱吃的果、零食之类带回家。

正是由于赵明诚对李清照的百般宠爱,所以,李清照在婚后,才会在赵明诚外出时,吟出“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万古佳句。

也正是与自己相亲相爱的丈夫赵明诚在战乱年代,不幸染病而早于李清照辞世,留下了孤苦伶仃的李清照,才让李清照倍感孤单和悲凉,写下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千年绝唱。

综上,卓姥姥个人认为:没有赵明诚对李清照的至真至纯的真爱,李清照在婚后就写不出那么多绝美的诗词,自然,也就成就不了李清照“千古第一才女”的美名。

不是吗?假如赵明诚也和李清照后来遇到的渣男张汝州一样,每日每日,稍不如意,就对李清照拳打脚踢,别说写诗填词这样的雅趣,就是每一天被打得鼻青眼肿之后,还要去侍候张汝州那个渣男,就会把李员外(李格非)这个宝贝疙瘩给气死了!

所以,卓姥姥才说:女人啊,“有才,不如有爱”;“长得好,不如嫁得好”!远离渣男是一个聪明女人最为理智的选择。 自然,李清照,发现张汝州是个不折不扣的人渣时,就毫不犹豫,当机立断,宁可坐牢,也要和这个刚刚结婚100天的臭男人,离婚。 此后,尽管李清照是形单影只的在兵荒马乱的岁月中,度过了自己的劫后余生,但是,她却用对赵明诚的回忆来支撑起自己的一片蓝天;也用赵明诚对她的爱,创作了一首又一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美的婉约词,成就其“千古第一才女”的大美名号,连同她的父亲李格非的名字,都被后世所牢记。

【图片说明:做女人,就要做到由内而及外的美。 就如同图中的女人!】

【卓姥姥注释】:现存版本的《金石录后序》中,李清照落款时间是绍兴二年。 据卓姥姥从《金石录后序》原文中,李清照自述她已52岁(虚岁),与赵明诚结婚也34年等信息判断,李清照52岁时应该是“绍兴四年”。 因为,李清照是在“建中辛巳”年,既公元1101年嫁给赵明诚,出嫁时,李清照是18岁,赵明诚是21岁,见“候年二十一”,这样算起来,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34年写《金石录后序》,那么,就应该是“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而不是“绍兴二年”。 至于文后的“绍兴二年”,卓姥姥也和众多学者的看法一样,应是后来版本刻印时或抄写时的笔误。 因为,李清照自己是不会把这个时间写错。

声明:准根文档网所有作品(图片、文字)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saizw@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