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家谱的话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找到自己的真正祖籍?

祖籍是什么?词典上解释为祖先、祖辈的家族长久的居住地方。 那么问题就来了,根据我务本堂《汪氏宗谱》记载,我们祖上的迁徙地是颖川-平阳-闾川-婺源-饶州-桐城罗岭-安庆茅荻山,该无所适从了,其实我认为事实上的祖籍地应该是自己的祠堂所在地,所以寻根就是找到自己的老祠堂和老家谱。

自古有木本源之说,如果把自已比做一个树叶,那么家族就是一棵大树,你从未梢一步步向前寻觅,直到根系。 这个寻根过程就是:郡望→堂号→字辈→家谱,而家谱的核心内容就叫世系图,记载了从下到上的祖宗名讳、子嗣、婚姻、生卒、葬地等都赫然于列,一目了然。

但要怎样寻根呢?

1.先要确定郡望。 唐以前中国人口少,人们大多以郡望(始祖封地)、出生地、住所地和任职所在地来做身份的标识,如东汉孔融称为孔北海,唐代韩愈称为韩昌黎,柳宗元称为柳河东或柳柳州等,这种以地名称人,在那时候是表尊敬,也是籍贯定义。

2.再要确定堂号。 祠堂文化,是从宋程朱理学之后兴盛的,堂号是祠堂匾额的名称。 程学虽在北宋,但朱熹是南宋,祠堂倡导是在南宋长江以南范围。 从即所谓的家庙文化,此时北方为金、辽控制。 明清时期,随着人口的增长(在清朝以前的人口最多统计数为7000万左右。 到了乾隆59年,人口已经将近一亿一千三百万)和人口大规模的迁徏流动,人们为要求进一步细化所在姓氏的支系,他们在始迁地再进一步建造分支祠堂,并用蕴意丰富的'堂号'来“识远近,辨亲疏”。

3.找到字辈。 字辈,也叫做字派,是指名字中用于表示家族辈分的字(多为名字中间的字),俗称派。 字辈是中国传承千年的重要取名形式,也是中国古代一种特别的“礼”制,它一直延续到现代。 由于各种原因,自五、六十年代以后,字辈谱对世人变得陌生,这种现象在年轻一代更是明显。 因为古代有“避讳”原则,一般同姓不同支之间同字辈非常少,而它作为基本辩识度,对于寻根有就了更显明的意义。

4.古人家谱三十年(一代人)为一续,清康熙二十五年颁布上谕十六条,以列谱端,所以那时候家家有谱,人人靠谱。 也就是说寻根就是寻找老谱,但因为兵燹等原因,能传到个人手上的老谱少之又少,所以各大图书馆成了家谱的归宿地,我手上就有各大图书馆的家谱名目,依据前文提到的姓氏、郡望、堂号、字派找到相应的家谱名目,确定馆藏地,然后追本溯源,你的祖宗信息就会一目了然。

 这些都是通用的方法,看似简单,实则复杂,不仅靠个人锲而不舍的努力,又要一定的缘分,因为家谱的留存,许多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只要注意过程的蛛丝马迹,就一定会有收获。

声明:准根文档网所有作品(图片、文字)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saizw@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