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吃饺子是为了纪念谁(冬至吃饺子是为了纪念谁0)

条友们都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那么,你们知道冬至是为了纪念谁吗?

每年农历冬至的这天,不论贫穷与富有,饺子是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节日饭。 古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饺。 ”那么,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呢?
据说,这种从古时候流传下来的习俗,是为了纪念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的张仲景在冬至这天为病人舍药而留下的一种药方。

张仲景是南阳涅阳县人,是一位临床医学家,著有举世闻名的《伤寒杂病论》,集古代医家之大成,特别是祛寒娇耳汤更是被历代医者奉为传世经典。
10岁左右时,他就拜同郡医生张伯祖为师,学习医术。 从此他学习更加刻苦。 他博览医书,广泛吸收各医家的经验用于临床诊断,进步很大,很快便成了一个有名气的医生。
尽管张仲景从小就厌恶官场,轻视仕途。 但由于他父亲曾在朝廷做过官,汉代从汉武帝开始实行举“孝廉”“良才”的选官制度,在汉代,“孝廉”已作为选拔官员的一项科目,没有“孝廉”品德者不能为官。 东汉末期多举世家子弟,仲景承袭家门,在灵帝时,被州郡举为孝廉,进入官场。
他曾任长沙太守,在封建社会,做官的不能私自进入民宅,接近百姓。 可是不接触百姓,就不能为他们治疗,自己的医术也就不能长进。 于是张仲景想了一个办法,择定每月初一和十五两天,大开衙门,不问政事,让有病的百姓进来,他端端正正地坐在大堂上,挨个地仔细为群众诊治。 后来,他更是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 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 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 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娇耳”医治冻疮。
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 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 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原来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 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其实,饺子后来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的寓意,团圆、平安、健康、好运等等。
最后附带四图,与大家共勉,祝大家冬至快乐,幸福安康!

声明:准根文档网所有作品(图片、文字)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saizw@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