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书籍读后感怎么写(历史书籍读后感怎么写500字的)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整理了历史书籍读后感(精选2篇),欢迎借鉴与参考。

历史书籍读后感怎么写(一)

中国大历史》是历史学家黄仁宇体现其“大历史观”的一部专著,它旁引了不少研究内容,分析中国历朝发展的问题,从欧洲的历史,到经济学都有利用。

中国历史典籍浩如烟海,常使初学者不得其门而入。 提起中国历史,对我而言只是停留在一个很肤浅的层面上,自己知道的只是一些朝代和历史重大事件,有的还对不上时间,总的来说都是零零碎碎的。 读了此书才系统的了解中国历史的独特与辉煌,这些使我受益匪浅。

很多关于中国历史方面的书籍,大都是以历史朝代为时间顺序,以史料为借鉴内容。 但从《中国大历史》我感受到的是跨越性与总体性。 书中著眼于历史大局、中国,从宏观角度阐述中国历史,将中国历史与外国历史进行对比。 中国历史的经济、政治、文化具有自己的特点和自己的独特性。 我深深体会到历史中蕴含的价值。

一般的历史著作将中国历史看成帝王家史。 先秦时代,中国实行世卿世禄的制度,上至天子、封君、下至公卿、大夫、士,他们的爵位、封邑、官职都是父子相承的。 这种世袭的次数理论上是无限的,直到更朝换代活占据这个爵位、官职的家族在政治斗争中失败为止。 在此书中,作者向读者传达出鲜明的观点是,中国古代历史,是一种道德的指引下运行。 帝王要有所作为,也必然依著道德轨迹,否则便得不到万民的支持,俗话说“得民心者的天下”。

在经济上,书中阐述了中国经济体制的变化,从古至今中国经济体制的变化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经济体制的变化往往对应著社会体制的改革,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在历史的作用下中国逐渐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制度。

在政治上,中国历史走过了古代的专制和中央集权体制,到今天的政治制度。 近代中国经历了历史上一次重大变革,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社会蜕变成为一个现代化国家。 总结历史经验,以史为借鉴才能维持祖国的繁荣与统一。

历史发展乃上下两重力量互相作用的结果,要维持整个国家稳定,上下必须达到一种平衡,而这种平衡,在古代正是道德。 作为古代经济基础,正是“农业”与“商业”。 古代繁荣时期,都有解决土地问题的良策,如果农业凋敝,国家自然混乱了。

这种历史著述,固然没有引经据典满篇考证那样的学理感,没有继承传统史学用以佐政或臧否人物的用途,但是却可以使我们免除习史的价值负累。 因此,我们不必将历史读作“资治通鉴”,不必将历史认作弘扬某种道德理念的工具。 跳出历史“应当如是”的价值旋流,满足今天人们习史对历史“何以如是”的因果关系的好奇心。

历史书籍读后感怎么写(二)

这个寒假我读了。 这是一本能丰富头脑,补充知识的神奇的书。 《史记》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 这部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多字。 此书也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形式,对后来历朝历代的正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个个耐人寻味的小故事编织成了世世代代流传的史记。 司马迁笔下的人物个个栩栩如生,有着鲜明的个性。 生动的语言,优美的文字让读者读起来仿佛置身于一个个优美的意境中。 随着情节的起伏,我的心情也在为之而改变。 喜着主人公的喜,忧着主人公的忧,感受着主人公的感受。 轻松幽默的语言,紧张刺激的情节,仿佛把我带到了那个遥远的时代。 各个时代的背景特色;各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在《史记》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绘声绘色。 看《史记》就仿佛在作一次足不出户的历史旅行,领略了那个时代的一切,回顾了各种令人难以忘怀的历史事件。 体会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感情。 看《史记》就仿佛在读一本有趣的故事书。 生动形象的历史人物有声有色的为你讲述他们身上发生的有趣的故事,带领你进入他们的世界。 看《史记》就仿佛在和一个历史学家面对面的谈话。 深深的被他那准确到位的语言所打动。 在不知不觉中也增长了必要的历史知识,丰富了头脑。

历史,套用宋神宗的一句名言:“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历史的意义便是在此了。 然而,历史又是一个极不易说破的词。 就算历史学家,触及历史的本源时也是相当谨慎的。 我想,历史都列为过往的陈迹余音了,当下的我们循迹辩音追索渐渐被流光掩盖的遗踪,从历史废墟的蛛丝马迹里探求当代的意义,可以说是不能被偏废。 历史的车轮从来不为任何一个君王、一个党派,一个民族而停留过,一个君王有多么大的功绩,多么的文成武德;一个党派有何等优越的制度;一个民族有何等优良的血统,多么的文明灿烂,历史都是如公证的无私的,并没有给予他们更多的宽容和庇护。 因而不断思索历史的意义作为一个永久的命题和课题值得所有有知的人去探求与解决。

大唐盛世时魏征直谏太宗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历史不说话,她的沉默正是她的价值。 善于反思的人或民族在历史的兴亡更替当中领悟中兴的规则,使国家与民族以后的历史朝良性发展,避免使之步入危亡的境地,而纳入自我的掌握之中。 大唐的开元盛世离不开对大隋炀帝的借鉴与批判的深入。 历史的重演的特性似乎是一个挥之不去的梦魇,持久地困扰并困惑着后来人。 无数的史书历数当朝或前朝得失,一为记载一个国度的发生史,第二恐怕就是要为后来的执政者和人民留存一个参照的完整线索。 有时历史正当被人所淡忘,聪明而执着的人跳出来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的确横向比照中外历史以及对当国的纵线考察,发现历史居然有惊人的相似。

罗惯中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君不见,一个朝代的兴衰总是相互更替,盛世之后必是乱世,乱世久之必有大治。 冥冥之中,切合着中国的阴阳学说。 历史可以作为当政者的参考,然而也只能是参考而已。 历史的车轮是不会停下的,我们所能做的也就是尽量吧!尽量延缓那天的到来……

当然历史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避免和借鉴,而我今天便是老生常谈地重复这样的论调,目的在于树立历史的这层意义在我们心中的标杆。 从历史中找寻相关的意义,不论我们何种角度去看待历史,得出怎么样的结论,哪怕是肤浅甚至的错漏屡现的结论亦不能阻挡我们初衷。 广视角多-维度地去把握历史,应该也是我们作为一个社会人责任所在吧?

声明:准根文档网所有作品(图片、文字)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saizw@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