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汉文字是什么(最早的汉文字是什么字)

陶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雏形。

在中国的史前期以及有史早期,汉字产生前,最像是文字的符号就是陶文。

陶文已经出土的资料很多,但它不像甲骨文那样有成文的篇幅,只有单个的符号。 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商代晚期,现在已出土的陶文以半坡陶文为最早,大约自公元前4800——4300年之间。

此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时期,也都有陶文。 陶文多半刻在陶钵外口缘的黑宽带纹和黑色倒三角纹上,极少数刻在陶盆外壁和陶钵底部,一般器物上只有一个陶文。 对这些陶文的性质,学界看法不一。

裘锡圭认为是“记号”,郭沫若认为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而于省吾等学者则认为已属文字范畴。 唐立庵(兰)先生在谈到大汶口文化陶文时说,这“是现行文字的远祖,它们已经有5500年左右的历史了”。

破解陶文很困难,至今也只有几个字能猜测它相当于后代的某字。 不过,陶文与汉字有渊源关系,应该是肯定的。

中国现存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 甲骨文就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主要是商代的文字。

商代甲骨文是1899年由清代学者王懿荣发现的,出土地点主要在河南安阳,那里曾经是商代晚期的都城。

在这之前,河南安阳小屯村的农民,经常发现刻着奇怪文字的龟甲和兽骨,他们不认识上面的字,就把甲骨当作药材卖给了药店。 王懿荣从买来的中药中发现了这些龟甲、兽骨,经过研究,他认为,刻在甲骨上的文字,是3000多年前商代的文字。

到目前为止,从河南安阳出土的有字甲骨共10多万片,发现甲骨文单字4500个左右,已经确认的约有1700字。 这些文字,大都是商代统治者占卜祭祀时的祝辞和简单记事。 甲骨文以象形字为主,笔画匀称,字形美观,这说明,甲骨文的形成,已经经过了相当长的发展过程。 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成熟的汉字,它为研究汉字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宝物资料。

最早的汉文字是甲骨文

甲骨文主要为占卜记事卜辞,完整的甲骨大小根据占卜主体的身份不同而异。 王卜多属各地进贡的大龟,一般贵族用王都附近产的尺寸较小的龟,龟的大小,乃是等级、权力、地位的一种标志。 最大的龟腹甲长44厘米、宽35厘米,背后有204个钻凿,现藏台湾“中研院”史语所,属武丁时。 今见完整龟甲一片上字数最多者达404字,正反共刻71条卜辞,见《合集》974,现藏台湾“中研院”史语所,属第一期武丁时。 牛肩胛卜骨也有大小之分,最大的一件现藏国家图书馆,为一牛右胛骨,通长43.5厘米、宽24厘米,正反面刻了35条卜辞和一条记事刻辞,共218字,属第四期武乙时。

此外,还有十分鲜见的象胛骨卜骨,另有一些与占卜不相干的记事刻辞,包括人头骨刻辞、虎骨刻辞、兕骨刻辞、鹿头骨刻辞、牛距骨刻辞,以及一些骨器上的记事刻辞等。 甲骨文还有用软笔朱书墨书的。

考古发掘发现的甲骨文,有的整批出土于当时有意瘗埋的土坑中,瘗埋地点也有所不同,甲骨组类属性也相应而异,可以据以整体断代及识别是某某王卜辞或非王卜辞。

甲骨文 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经济情况。 它具备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方法,标志着已进入成熟阶段。 甲骨大小根据占卜主体的身份不同而异,王室多用各地进贡的大龟,贵族用王都附近产的小龟。 中国古代甲骨占卜有着悠久的历史,殷墟时期则是占卜最盛行的时期,商王和贵族几乎每事必卜,占卜成为商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声明:准根文档网所有作品(图片、文字)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saizw@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