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慕大究竟危不危险?

谢邀

先说结论:按比例来说,百慕大失踪的船只和飞机的数量并不比其他海区多,并且,该地区是著名的旅游度假圣地。

空气炸弹神秘的百慕大三角似乎已经是一个老掉牙的话题了,可是,你可能不知道,就在2016 年年末,围绕着百慕大三角,西方各大主流媒体一阵躁动,闹出了个大新闻。 2016 年10 月 21 日,纽约邮报发文"百慕大三角之谜或许终于解开了"[1],

4 天之后的 25 号,华盛顿邮报怼了回去,"百慕大三角之谜没有解开,科学家原话被歪解"[2]。

这里说的是纽约邮报 New York Post,不是纽约时报 New York Times。 虽然名气略逊纽约时报一筹,但也是历史悠久,1801 年就创刊了,2009 年发行量全美排第六[3]。 媒体和媒体的互怼一向很精彩。 一会解开,一会没有解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科学家又说了些什么呢?

让我们根据发布时间,分别来看看这两篇新闻。

纽约邮报说

在百慕大三角上空形成的奇怪的云彩,可以解释为什么历史上会有几十艘船只和飞机在这块区域无故失踪。 这个理论很引人瞩目,他说云彩或许能形成 270 公里时速的空气炸弹,从而击落飞机和船只。 270 公里差不多是 F1 赛车的平均时速。 这个理论是气象学家兰迪·考文尼在接受科学频道"究竟是怎么回事"(What on Earth)节目采访时透露的[4]考文尼在视频里表示"云层的六角形状在卫星图像中真的很奇怪。

“空气炸弹”海洋上这些六角形的云本质上是空气炸弹。 它们由所谓的微型爆炸物形成,会引发空气爆炸。 "纽约邮报还表示,空气爆炸威力巨大,是飓风级别的能量,很容易就会使船只和飞机沉没

六角形空气炸弹看到这条新闻,那真是勾起我童年的记忆啊,自打我对世界未解之谜好奇以来,各种围绕百慕大失踪的假说,就是层出不穷,

次声波振动说海底桥说天然气水合物说磁偏角异常说虫洞说时空奇点说等等等等。

现在又来了一个云朵空气炸弹说。

当然,现在再看这样的假说,和小时候的感觉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其实,对于任何一个学说,与关注这个学说本身同样重要的是,关注一下同行的评价。 科学研究特别看重同行评价,一个理论出来,就要接受全世界同行的挑战和挑刺,因为科学不讲究求同存异,只有真假之分。

果然,四天后,华盛顿邮报出手了

它开门见山这样说:

这周,纽约邮报科学频道关于百慕大三角的报道引发了热议,科学频道的言下之意似乎是谜题已解,但接受采访的科学家却根本没有这个想法。

科学频道"究竟是怎么回事"采访了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气象系主任考文尼,把他塑造成了解开百慕大之谜的科学家。 或者说,至少考文尼认为自己有了答案。 但实际上,这位专家对百慕大压根不感兴趣。 考文尼在接受我们采访时表示,剪辑太可怕了,我看到科学频道的节目时真的很不安。

接着,华盛顿邮报把矛头对准了同时报道这起事件的同行,来了一番获胜者似的冷嘲热讽。

除了纽约邮报,总部位于英国的太阳报也在线发表了一篇文章,标题很长,"科学家宣称时速 270 公里的空气炸弹可以击落飞机击沉船只,臭名昭著的百慕大,围绕它的失踪之谜已经解开"。 类似这样报道的媒体还不只这两家,水怪时候我们经常提到的《每日邮报》也转载了,还有《热门机械》、《印度时报》,除了纸媒,知名电视节目《今日》也进行了报道。

这么一来,影响很大,百慕大的神秘形象又被树立起来了。

那这个考文尼到底有没有说过空气炸弹说呢?考文尼自己的说法是,这全是剪辑的错!这里也提个醒,剪辑师确实是可以做到完全歪解采访者本意的。

为科学频道制作这期节目的 WAG TV 的首席运营官就很为考文尼的"变卦"感到愤怒。 他说,我们看了卫星摄像机拍摄的奇怪图像,然后让专家来解读背后的原理,最后再找到最有可能的答案。 他的意思是,频道的流程是规范的,并没有胡说八道。

那剪辑出来的片子里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实际上,片子里考文尼的镜头并不多,更多的是旁白,但加在一起表达的差不多就是纽约邮报报道的那些夸张原理。

考文尼表示,他确实是说过云朵会引发空气爆炸,但是是把这个作为反面教材,用来讽刺那些鼓吹神秘说的人的,结果节目一播出,完全颠倒黑白了。 考文尼说他没有在节目播出前看过成片。 最后,他表示,自己对研究百慕大完全不感兴趣。

云朵能形成空气炸弹,所以百慕大可以把飞机和船弄沉没,这么耸人听闻的新闻,怎么能一下子,好像都不用考证似的就登上了主流媒体的头条呢?

别奇怪,这其实是大众媒体的常态。 在我看来,几乎每一个科学新闻,都存在媒体过度解读的问题。 在如今的各种媒体上,各种夸大和歪解科学发现、科学理论是泛滥成灾的。 想要了解科学,盯住几个靠谱的专业科普媒体、避开大众媒体是最好的选择。

百慕大三角的“神秘历史”

百慕大三角是位于迈阿密、波多黎各和百慕大岛之间的一块三角地带,每边的边长约 2000 公里,大致相当于上海到北京一个来回的空中距离。

不过关于它的具体划定范围,一直有争议,但它的面积至少有 130 万平方公里,大致相当于中国国土面积的 1/7 。 很大一片海区了。 百慕大三角还有个别名,叫"死亡三角",因为据传它能吞掉船只和飞机。

上世纪发生的比较早也是最为著名的一起失踪事件是 1945 年 12 月 5 日的"美国海军第 19 鱼雷机中队失踪事件"[5]。

那天一开始还算风和日丽,19 鱼雷机中队的 5 架"复仇者"攻击机在中尉查尔斯·泰勒的率领下,沿着佛罗里达海岸进行例行的飞行训练。 战机起飞前刚刚进行过全面检测,每架战机都加满了足够飞 5 个半小时的油料,飞行员的情绪也不错。 总之,一切安好,没有要出事的样子。

查尔斯·泰勒下午 2 点半,五架战机从基地起飞。 1 个半小时后,第 19 中队顺利完成了当天的鱼雷轰炸训练任务,开始向基地返航。 突然间,领飞的泰勒中尉与基地指挥所进行了紧急联系:"我们迷航了,我们看不见陆地了!"

基地的空中交通管制官立即让 19 中队的飞行员们报告他们所在的方位。 指挥所还想向飞行员们下指令,但因为相互之间的联络断断续续的,所以只能根据雷达上的位置下令他们朝西飞,而无法下达更精准的命令。

最后,这五架战斗机因燃料耗尽,全部坠入海中。 随后美军便派出了大量飞机和船舰进行救援搜索。 但是结果却更悲惨,不但没有搜救成功,其中一架 PBM-5 水上飞机还在救援任务中出事,机上13名乘员无一生还。

关于此事的官方调查报告,足足有 500 页,最初的说法是队长泰勒应该为这次事故负主要责任。

泰勒虽然有着近 2000 小时的飞行时间,但他并不是一位优秀的飞行员,性格固执,而且以马虎著称。 二战期间,他就曾经两次在海上迷航,不得不放弃飞机跳伞逃生。 在这次致命的飞行训练中,泰勒居然还忘记携带基本的导航仪和手表。

更重要的是,基地在发现泰勒迷航后,就要求他把指挥权交给其他人。 但刚愎自用的泰勒却宁愿相信自己多年的飞行经验,而不愿意接受指挥中心的提议,继续带队往错误的方向飞去。 通讯记录显示,有至少不下两位学生飞行员发现泰勒的判断有误,并要求改变航向。 但泰勒仍然一意孤行,带着一行人飞向了死亡的深渊。

19 中队事件还有着怎样的内情,百慕大的谜题到底解开了吗,我们下节揭晓答案。

不神秘的失事

上一节我们说到美国 19 中队的 5 架战斗机在百慕大坠毁了,就连救援它们的飞机也出事了。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综合我检索到的各种资料,就不难发现,这次救援飞机的空难事故并不神秘,该有的迹象和证据一点都不缺。

例如,

根据气象资料,出事的那天,也就是 1945 年 12 月 5 日,早上是晴朗,但很快就晴转阴,到了救援飞机出动的时候,气象环境已经非常恶劣了。 而当时参加救援的 PBM-5 水上飞机是历史上频繁出现油气外泄、且常因小火花导致爆炸的机型,所以这种飞机也一直有一个非常倒霉的外号,叫"飞行中的油箱",可见名声有多差。 而且,根据当时在该海域经过的一艘邮轮上的乘客们的证言,当晚曾经听到过上空有爆炸声,并看见了闪光,海面上也拖着一条长长的油带。

所有这些证据都表明这是一起由于恶劣天气引发的空难事故。

其实呢,在19 中队的事故发生后没多久,海军的官方报告就已经做出了明确的责任认定,19 中队失事的直接原因就是队长泰勒迷航了,他带着 13 名乘员,总共驾驶了 5 架飞机,耗尽燃料不幸丧命。

但是,泰勒的亲属对这样的调查结果却极度不满,多次向美国海军高层投诉。 可能是一些当局的领导被弄得不胜其烦,很有可能军方高层就是为了摆脱亲属的纠缠,在事故原因中,除了写上"糟糕的天气"还加了一句"未知因素"。

但军方万万没有想到,原本只是为了应付一下家属写上的"未知因素"这四个字,却激起了神秘主义爱好者的浮想联翩,从此诞生了"神秘的百慕大三角"、"魔鬼三角"之类的名称。 此后,各种谣言和辟谣就再也没有断过。

如果仔细追溯历史,我们会发现,1950 年,有一位叫爱德华·琼斯(Edward Jones)的人在美联社的发文中,第一次把 19 中队空难事故的发生原因,引向了"百慕大三角"那片海域。

正是他,第一次把"失踪"和"百慕大三角"联系在了一起。 他也被称为"百慕大三角之父"。 到了 60 年代,另一个叫文森特·盖迪斯(Vincent Gaddis)的人给自己发表的文章取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标题,他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标题党",

文森特·盖迪斯

他起的标题是"死亡百慕大三角(The Deadly Bermuda Triangle)",这篇文章为他赚足了眼球。 他在文中没有提供可靠的数据,但却摆出了一副言之凿凿的样子。 他说,这个地区海难频发,远远超过其他的海域。 后来他又出了一本书《隐形的视角》(Invisible Horizons),详尽地描写了百慕大三角的神秘事件。 就这样,套路成型了。 挖掘过去的海难事件,加上个人的解读,最后把灾难的帽子扣在"百慕大三角"上,文章就可以吸引无数人的注意。 百慕大三角就这样变成了"死亡三角"。

所以,这一切的源头还是要归结到美国海军当初那份调查报告中的"未知因素"四个字。 19 中队的灾难事故,经过一轮轮发酵,谣言也是此起彼伏,没有停过,这都是"未知因素"惹出的祸。

关于百慕大三角很神秘的新闻报道,一直会时不时地出现在媒体上。 比如 2003 年12月3日,在搜狐新闻上就有这样的一条国际要闻《美国教授揭开 20 世纪最离奇的战机集体失踪事件》,这条新闻又是搜狐援引中新网发的,而中新网又是翻译自俄罗斯的《真理报》。 这条新闻说,加州大学的教授米切尔·克莱恩对百慕大的离奇失踪事件做出了新的解释。

他认为,地球上存在一些"时空异区",一旦不小心误入这些异区的话,那么时间就会变快或者变慢,空间也会相差几千公里。 他认为,19 中队一定是飞进了"时空异区",才会错过了加州的海岸线,而飞到了墨西哥湾的上空。 这时候,如果飞行员往西找陆地的话,只能是越飞越远,因为墨西哥湾的陆地在东北方向,最后他们油料用尽坠入海中[6]。

我希望通过我的文章,让你以后一看到这样的新闻,马上就给它一个"呵呵"。 我检索了一下,不出所料啊,这个所谓的教授的信息根本查不到。 如果你发现有一条新闻,从头到尾都没有给出可供你去查证的内容,比如给出里面提到的重要人物的准确背景信息,还有时间地点、数据来源等等。 你基本上已经可以把它认定为假新闻了。

我们再来看另外两起比较出名的百慕大飞机失事事件,我的资料来源是 BBC 的记者汤姆·曼戈尔德做的一份调查报告[7]。

第一起事故发生在 1948 年 1 月 30日。

一架英国南美航空公司(BSAA)的客机从伦敦飞往百慕大的途中消失了,基本没有留下任何飞机的残骸。 当时的官方调查报告上说:这是我们遇过的最令人困惑的问题,中间发生的一切可能永远都无法获知了,这将成为一个未解之谜。 但是,事实上是南美航空公司的安全记录惨不忍睹。 三年里有 11 起严重事故,造成 5 架飞机失踪,73 名乘客和 22 名机组人员遇难。 我想听到这里,你对它的搪塞之词也就不会意外了。

调查记者细究了当时的调查报告,有了新的发现。

这架客机在到达中途加油站之前就遇到了问题。 这架客机的加热器在航线中失灵了,其中的一个指南针也发生了错误。 而当时为了暖和些,飞行员决定在 600 米的低空飞行,这会大大增加燃料的燃烧速度。 记者由此推断,导致客机坠毁的原因是机械故障,或者燃料提前耗尽,又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第二起事故发生在一年后,同样的航空公司,同样的机型。

这架客机在从百慕大离开一小时后,飞行员例行报告了他的位置,然后就在 5500 米的高空失踪了。 根据专家的说法,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 和第一起事故一样,没有残骸、碎片和尸体。 不像燃料提前耗尽,不是天气突然变化,飞行员操作失误的可能也被排除。

看上去很像一起神秘的失踪事件,不过,仔细调查后就发现,

这架飞机的设计有严重缺陷。 机舱加热器被安装在了副驾驶座的地板下方,如果液压蒸汽发生了泄漏,就会导致爆炸,所以飞机才会突然从雷达上消失。

在 1975 年出版的《百慕大三角秘密已解》一书中,作者库舍挨个调查了神秘现象鼓吹者们提到的全部 50 多起事件,查阅了各方的调查报告,得出了 6 条到现在也没有过时的结论[8]。

他说:

按比例来说,该地区失踪的船只和飞机的数量并不比其他海区多作为一个经常受到热带气旋影响的地区,它发生的失踪事件的数量是合理的,也并不神秘很多作家都没有还原事实真相,那就是失踪事件发生时,气象条件很糟糕失踪的数量被人为夸大了,比如一艘船失踪时会被记录下来,平安返回港口后,总的失踪数量却不会减少一些失踪事件是谎报的,事实上从未发生。 围绕百慕大三角之谜的炒作一直存在,作家会使用错误的推理制造耸人听闻的故事。

其实,有一份证据足以说明百慕大不神秘,垄断英国海洋保险的伦敦劳埃德保险公司声明[9]:

根据劳埃德记录,自 1955 年以来,在世界范围内有 428 艘船只被报失踪,而我们没有发现任何证据,支持"百慕大三角比其他地方有更多失踪案"的说法。

也就是说,途经百慕大的船只的保险费并不会额外提高。

2013 年,世界自然基金会确定了世界上十个最危险的航运水域,其中并没有百慕大三角。

我想,百慕大并不神秘的证据已经足够多了,真相早就被还原。 关键在于你更愿意相信证据还是传说。

比如,自从科学家们创造了暗物质一词后,很快就出来一些神秘主义者,他们把百慕大三角的神秘归因到暗物质上。 像这样用科学术语来编造的谎言,在生活中实在是太多了,人们也很容易被这些包装着科学术语的谣言所骗。 不被谣言欺骗的方法除了拥有科学精神外,更直接的方法,当然就是学习这些科学术语的真正含义。

参考资料:

[1] /

[2]

[3]

[4]

[5]

[6]

[7]

[8]

[9]

声明:准根文档网所有作品(图片、文字)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saizw@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