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儿井是新疆人发明的吗?

坎儿井是新疆地区极具地方特色的工程,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然而其最早是怎么诞生的呢?

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主要有三种说法。

(1)中亚传入说。 黄盛璋根据语言音韵学相关知识,发现维吾尔语karez和波斯语Karēz的拼写、读音基本相似。 目前已知伊朗的坎儿井年代最久、数量最多,是中亚地区坎儿井传播的一个中心。 以此推断,坎儿井技术可能是由今伊朗地区通过古代的丝绸之路传入今新疆地区的。 新疆历史上与浩罕接壤,两者联系也较多,因此再具体的传播路径上,新疆的坎儿井有很大的可能就是来源于中亚的浩罕国。

(2)中原传入说。 这种观点认为坎儿井起源于汉代中原的“井渠法”。

“井渠法”最早见于历史文献记载是在西汉年间,是由西汉的水工在开凿龙首渠时候发明创造的。

据《史记 河渠书》记载,汉武帝元狩年间,有大臣上书言水利:

“临晋民愿穿洛以溉重泉以东万余顷故卤地。 诚得水,可令亩十石。 ”

于是为发卒万余人穿渠,自征引洛水至商颜山下。 岸善崩,乃凿井,深者四十余丈。 往往为井,并下相通行水。 水颓以绝商颜,东至山岭余里间。 井渠之生自此始。 穿渠得龙骨,故名曰龙首渠。 汉武帝听从大臣的建议,欲从今陕西澄城县一带开凿水渠,引洛河水至今大荔县,可是这中间要经过商颜山(即今铁镰山),工程技术上就遇到了一些困难,由于此山地土质疏松,挖掘普通的渠道极易崩坏,因此就需要创造一种新的开渠方法

最终的解决办法是:“乃凿井,深者四十余丈。 往往为井,并下相通行水。 ”

坎儿井暗渠竖井系统示意图

在山上凿井,井下以渠相通,一系列的井把地下水渠连在一起,让水在地下穿行。 说到这里大家就应该明白了,新疆的坎儿井在构造上与中原地区的井渠法有很多相似之处,挖掘坎儿井的工具、与坎儿井相关的劳动词汇均沿袭了汉语中的词汇。 因此就有学者认为,是中原的汉族工匠把挖掘坎儿井的技术带至新疆,与新疆本地人民共同修建了坎儿井。

(3)本地发明说。 有人认为坎儿井是新疆人民在长期劳动实践中根据当地的水文地质、地形条件发明的地下水灌溉系统。 根据阿里木.尼亚孜的研究,发现于吐鲁番地区托克逊县柯尔加依乡盘吉尔山的一副巨大岩画,清晰的绘有完整的坎儿井体系。 据考证,此岩画形成于4000—6000年,这可是比伊朗发现最早的坎儿井早至少一千年!

如果这幅岩画的时间断定无误,就充分说明不仅坎儿井是新疆吐鲁番地区人民的发明创造,而且中亚地区的坎儿井说不定也是从中国传过去的。

您赞同哪一种说法呢?欢迎关注和留言讨论。

参考文献:

黄盛璋:《再论新疆坎儿井的来源与传播》,《西域研究》,1994年,第1期。 钟兴麒,储怀贞:《吐鲁番坎儿井》, 《新疆大学出版社》,1993年。 王鹤亭:《新疆的坎儿井》,《新疆社会科学》,1983年,第3期。 阿里木.尼亚孜:《岩画——坎儿井考证起源的物证》,《干旱地区坎儿井灌溉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3年。

声明:准根文档网所有作品(图片、文字)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saizw@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