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欲花钱买通黎巴嫩,让其支持“世纪协议”,黎巴嫩为啥要拒绝?

提问者的问题有两个看点:一是作为阿拉伯国家,黎巴嫩支持巴勒斯坦的立场与态度;二是微妙处,何以总统、总理不发声,轮到议长出马?

黎巴嫩是阿拉伯国家中族群同质,宗教多元的唯一全国人口600万(2016),95%为阿拉伯人,另有亚美尼亚人、土耳其人、希腊人等。 它是唯一不以伊斯兰教为国教的阿拉伯国家,穆斯林和基督徒(天主教为主)分别占60%和39%,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通用法语、英语。 基督徒中包括亚美尼亚东正教、希腊正教会、希腊天主教、新教等十多个教派成员。

由于地理和多元开放等原因,境内侨民众多,上世纪以巴勒斯坦人为主,现有35万,叙利亚危机后来自东邻的难民激增,2014年底已逾百万,再有其他阿拉伯国家和欧亚等国侨民10万以上。 另一数据耐人寻味,海外黎巴嫩人是本国人口3倍多,他们在全球标志形象只有一个——阿拉伯人中最精于生意。

该国权力分配方式独特,现今伊拉克基本参照它黎巴嫩以“政治教派体制”为治国之基本,1943年,两大教派政治领袖达成被称作“民族宪章”的君子协议(亦称“国民公约”,未成文),确认1、权力分配:总统、总理、议长分别由马龙派、逊尼派、什叶派人士出任,议会席位和公职均按比例在各教派中分配;2、阿拉伯国家性质与同西方联系并行不悖;3、既不置身西方,也不与任何阿拉伯国家合并;4、在阿拉伯国家间冲突中保持中立。 该宪章构成黎巴嫩政治生活的主线,由于穆斯林人口高增长带来权力要求,1989年“塔伊夫协议”做出相应修改。

由此可见玄机:什叶派贝里议长出面,而不是基督徒的总统与逊尼派的总理,因为前者最反以。

黎巴嫩对“世纪协议”有发言权,它是阿以冲突的直接受害者之一

20世纪60年代,巴勒斯坦游击队转移到黎境内,招致以色列1978年、1982—2000年入侵,2006年又一次越境打击真主党,黎巴嫩南部曾被以军长期控制,国家主权与完整受到严重侵犯。

声明:准根文档网所有作品(图片、文字)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saizw@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