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朱元璋是怎样的一位的皇帝?你喜欢朱元璋吗?

你觉得朱元璋是怎样的一位的皇帝?你喜欢朱元璋吗?

无论你喜欢不喜欢朱元璋,你都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生逢乱世,豪杰四起,他能够从一个讨饭僧,一路血雨腥风爬上权利的顶峰,其超强的个人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一路踩着尸体向上爬的过程之艰难曲折,险象环生,隔着厚厚的史书我们也能略窥一二。

那么,终于当上了皇帝的农民朱元璋,他又是怎样的一个皇帝呢?怀着浓厚的兴趣,我读了几本不同史学家为他写的传记,对这位性格复杂同时又饱受争议的朱皇帝有了一个大致的印象。 与您分享,欢迎批评指正。

一、同情农民,轻徭薄赋,却又畏民如虎,画地为牢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赤贫,为了吃饱肚子曾经当过和尚,逃荒要饭三年,这

在我国民间几乎是尽人皆知的历史故事。 有史学家发现,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专制史,朝代几经更迭,多个王朝的开国皇帝都是草根出身,例如汉高祖刘邦,三国时期汉昭烈帝刘备,南朝开国皇帝刘裕,五代时期五国的开国之君均为游民,据说宋太祖赵匡胤也是出身低微的游民。 我在想,现代社会每年都有“胡润富豪榜”,如果给这些穷苦出身的帝王们也排一个“赤贫榜”的话,我估计朱元璋的原生家庭应该位列赤贫榜榜首,也就是穷人里面最穷的。

为什么这里要重提朱元璋的穷苦出身呢,实在是因为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和经历会影响其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后,他的三观影响的可不仅仅是他的家庭,而是整个大明王朝全体国民近三百年的生活。 因此,有史学家认为朱元璋的三年乞讨生活是他一生中重要的转折,是对他帝王之路的一次考核和培训。 正是这三年的流浪乞讨生活所经受的耻辱、欺诈和挣扎,把一个老实巴交、逆来顺受的农民朱重八变成了一个胆大妄为、皮厚心黑的流氓朱元璋。 有人甚至调侃说在朝代更迭的乱世,流氓是皇帝的蛹。

即使当了皇帝,朱元璋也经常提及他曾经的贫苦。 朱元璋对农民是发自内心地感到亲切和同情。 他了解农民的疾苦,知道农民们辛苦劳作无非就是为了穿衣吃饭。 他认为士、农、工、商四种职业中,农民是最辛苦的,终年劳作无休,还要看老天爷的脸色。 当了皇帝以后,为了实现农民有饭吃,有衣穿的理想,朱元璋在洪武元年便发布命令,指导农业生产。 他规定了很低的农业税率,鼓励农民开荒耕种,不几年的时间,便基本实现了农民有衣穿、有饭吃的梦想。 生性吝啬如他,一旦遇到灾年,竟然会不遗余力地赈灾放粮。 所以,从出发点来说,朱元璋是一个真心关心农民疾苦的皇帝。 但是,由于他本人的个性和认知平,他不放心任何人,事必躬亲。 因此,为了管理方便,他的政策计划性太强,太过僵化,完全无视各个地方的环境差异。 他让农民种什么,不管气候水土是否适合,农民就必须种什么,不得违逆,否则惩罚措施也十分严厉。 因此,农业发展的效果并不好,农民的日子并没有多么好过。

此外,因为自己是农民起义得来的江山,生性多疑的朱皇帝为了子孙后代的江山能够坐得安稳。 他关心农民吃饭穿衣的同时,又严密防范农民生二心,畏民如虎。 为此,在管理农民上,他既广泛借鉴前朝,又有一系列的创造发明。 为了便于管理,把农民固定在一个地方,他创造性地发明了户籍制度和职业传承制度。 每个人一生下来就被登记在户口本上,并且要子承父业,一辈子不许迁移,不许更换职业。 也就是从出生那刻起就决定了农民的儿子只能务农,裁缝了儿子只能学习裁缝。 每个人都只能在你的出生地安分守己、生老病死,不得随意移动。 万一有事需要出门,按规定,凡出门百里者,需要持有当地官府开具的“介绍信”,否则,拿住之后,轻则杖刑,重则绞杀。 万一遇到灾年,逃荒去外地,由当地官员负责把属民抓回原籍。

为了加强对帝国人民的管理,朱元璋创建了里甲制度。 每十户为一甲,每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这样全帝国的人民就都有了归属的单位。 大明王朝一里内的居民都有互相监督的义务。 每家每户要相互作保,实行连坐,一家犯罪,全体倒霉。 通过这种制度,每一家里每一人的一举一动都在邻居村民的严密监视之下。 一旦有任何不符合《大诰》教化的风吹草动,这种不安定因素就会有人立即报告官府。 这样当然可以防止在大明王朝出现第二个朱元璋。

二、 痛恨地主富户,夺其财富,认定其剥削是农民造反的祸根

朱元璋自小就亲历了地主的欺压和剥削,全家人辛苦劳作,却常年挨饿受

冻。 地主们不用劳动,却吃香的喝辣的。 对地主阶级的恨,是渗透到朱元璋的骨髓和血液中的。 即使端坐在龙椅之上,他俯瞰着地主富户们谄媚讨好的笑脸,朱元璋依然觉得他们面目可憎,罪大恶极。 在他的眼中,正是因为地主们的贪婪、狡诈、为富不仁才导致他没有饭吃,逼迫他起来造反。 如今他做了皇帝,必须要消灭这个群体,以免他们再逼得别人起来造反。

千辛万苦、九死一生打下江山是为了什么?当然是要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让子孙后代永远安享富贵。 于是朱元璋毫不犹豫地对那些地主巨富们举起来屠刀。 他主要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仿照历朝历代的常用做法“徙富室以实京师”,把一些地方的地主巨富迁到应天府来,放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监管起来,把他们从多年经营的地盘上连根拔起;二是发动农民诬告地主犯法,从而理直气壮地多起财产,取其性命。 有些地主有先见之明,早早散尽家财,远走他乡,以求保命。 在朱元璋手下,江南地区的地主富户几乎被清洗干净。 朱元璋的这种针对地主巨富的巧取豪夺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对官员刻薄寡恩,严惩贪腐,一味滥杀却又逼良为娼

随着大明王朝国家政权的建立和稳定,各级治理体系逐步完善的同时,贪污与腐败不可避免地滋生起来。 由于官员贪污腐败导致的农民反抗此起彼伏,让朱元璋十分震怒。 他非常清楚,贪腐腐败最终损害的是他皇家的利益和底层老百姓的利益。 因此,朱元璋制定了历朝历代最为严厉的反贪法,他规定“凡贪污六十两的,就剥皮实草,摆在衙门口以儆效尤”。 发展到后来,只要敢贪污的,不分轻重,一律处死。 朱皇帝惩治腐败的决心不可谓不大,但是依然没有能够禁绝贪污腐败。 从1368年到1386年,全国13个省的各级官吏,竟然没有一个能够干到任期满的,最后都被杀了。 据史料记载,有一年发榜派遣了364个官员到任,一年后,杀了6个,剩下358人全部获罪。

有史学家说,朱元璋为了治理官员的贪污腐败,奉行 “宁可错杀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网” 的原则。 他不怕错杀,不怕株连,不怕累及无辜,他就是要杀得官员人人胆寒,不敢贪腐。 为此,他分别在1382年制造了“空印案”,1385年制造了“郭桓案”,两个案子牵连被杀了七八万人。 可是,如此大开杀戒的反贪行动,效果并不好。 杀到后来,衙门里已经没有官员办案了,那些已经获罪的官员被要求“戴枷审案”,成了明朝特有的一道风景。

朱皇帝不知道,官员们如此前赴后继,不顾死活地贪腐,实在是因为朱皇帝给他们的薪水不足以养家活命啊。 从小穷惯了的朱元璋对待为他工作的官员十分吝啬小气,用刻薄寡恩形容一点不为过。 明朝官员们的工资是历朝历代之中最低的,一品大员一年是1044石米,正七品知县一年只有90石米。 这点收入他们要养活老婆孩子,还要支付属下报酬,根本不够。 无奈之下,只好自己另想办法。 明知道另想办法要掉脑袋,但是,他们没有选择。 有人问,既然做官这么难,不做还不行吗?还真不行!就曾有人为了不当官自残,最后被朱皇帝训斥后处死。

但是,农民皇帝朱元璋对待自己的子孙和亲戚却唯恐不厚!凡是沾亲带故的一律高官厚禄,俸禄是同级官员的几十倍。 明朝的官员们真苦啊!拿着微薄到耻辱的收入,还要时时被锦衣卫监视,一年只有三天假期,甚至戴罪还要干活。 十年寒窗奋斗一生,远不如跟帝王沾亲带故。 怎能不令广大读书人心寒!这就是朱皇帝认识的局限性了,虽然贵为天子,依然改不了穷苦人家的短视和小家子气。 他认为天下是他的。 官员的一切都是他恩赐的,能中科举,能当官,能拿俸禄,他朱元璋已经给他们很多了。 有饭吃还不够吗?还想要什么?穷苦出身的朱元璋自己也很节俭,每天只知道拼命工作,没有任何娱乐爱好。 所以,他不能够理解,人除了吃饱穿暖之外还要什么?所以,他给官员的俸禄是用粮食支付的。

四、对待开国功臣,兔死狗烹,为子孙江山清除隐患

粗通文墨的朱元璋坐稳了皇帝之后,就开始谋划怎样守住这来之不易的大明江山,以便他的子孙能够千秋万代都是皇帝。 然而,江山不是他一个人打下来的,那些跟他一起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的文臣武将现在都加官进爵,位高权重。 但是,这些开国功臣哪一个不是人中豪杰!自己的子孙无论能力和资历,根本镇不住这些元老们。 江山已经坐稳了,没有这些人,帝国照样运转。 并且,这些人仗着劳苦功高,现在已经开始拉帮结派,争权夺利了。

正如他对儿子朱标说的“我要帮你拔掉棍子上的刺”。 经过仔细的权衡斟酌,朱元璋认为这些功臣就好比良弓和猎犬,江山打下来了,他们的使命就已经完成了。 或者说他们消失比存在的意义更大。 为此,朱皇帝再一次高高举起了屠刀,这次的目标是他曾经的“兄弟们”。 朱皇帝才不在乎,他秉持自己“要么不做,要么做绝”的一贯作风,他制造了著名的“空印案”“郭桓案”“胡惟庸案”和“蓝玉案”,这四大案件牵连被杀的有十多万人。

五、兴办学堂,教化民众,不要百花齐放,只要统一思想

大明王朝建立之后,为了消除常年战乱对人们道德操守的破坏作用,朱元璋决定要“明礼仪、正人心、厚风俗”,为此,他大力兴办教育。 一向吝啬的朱元璋投入大量资金,聘请老师,兴建校舍,所有学生给与各种补贴。 鼓励入学。 学生入学后的学习内容由朱元璋亲自设定,有他亲自编纂的《御制大诰》、《大明律令》和四书五经。 学生来读书,虽然有补贴、有衣穿、有肉食,但是校规极其严苛,不许结社,不许议论学校伙食,不许随意评论时政。 他用校规把学生的嘴封住了。

在大力办学的同时,朱元章对科举制度进行了大力改革,一方面扩招科举人数,另一方面又对考试内容进行了严格的限定。 他发明创造了八股文这种考核方式。 规定考生必须依照朱熹的思想,不许越雷池一步,考题一律出自“四书”“五经”,考试的作文形式也进行了严格规定。 相对于学生们的真知灼见,他更重视统一的形式和统一的思想。 他需要的是听话的、中规中矩的读书人。 朱元璋创造的八股文科举考核制度到明朝中期发展完善,整整影响了后来近五百年的知识分子。

朱元璋推翻了元朝统治,收回了失落四百多年的燕京十六州,维护了国土完整;他成立了统一的大明王朝,使国民免受战乱之苦,商业也得到了相当的发展,农民终于能够过上安稳日子;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他有着超凡的精力,勤政不辍,事必躬亲,全年无休;他独断专行,猜忌多疑,滥杀无辜。 朱元璋是不是一个好皇帝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他绝对是一个好父亲,他呕心沥血为子孙后代积累大量财富,企图为他们安排好一切。

其实,我认为皇帝是一个职位,隔着时空仰视这个高高在上的龙椅,无论谁坐在上面,我都怕得要死,更何况是冷酷霸道、狡诈多疑、心狠手辣的明太祖。 所以,真心不懂有些人喜欢某某皇帝的感情是从哪里生起的。 我敢肯定的是,如果可以穿越回古代,有选择的情况下,我无论如何不愿回到朱元璋创立的大明王朝。

声明:准根文档网所有作品(图片、文字)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saizw@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