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孝武本纪》:“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馀丈,名曰泰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
”
蓬莱、方丈、瀛洲和壶梁是我国神话传说中的四座海上仙山,其中瀛洲因“上生神芝仙草。
又有玉石,高且千丈。
出泉如酒,味甘,名之为玉醴泉,饮之,数升辄醉,令人长生。
”闻名。
我国唐代诗人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也感叹“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言外之意,是说瀛洲实在难以寻找。
瀛洲难寻是多数人的共识,但是对于广州人却不这样说,他们说“瀛洲”就在广州市海珠区西江涌的岸边,是一处闹市中的秘境。 这又是如何说的呢?
小贴士:我们看到广州的地名常常有“涌(chōng)”字,它的粤语发音 tsung ,是河汊之意。
带涌的地名,一般就是河海交叉的渔村,河汊也多以某某涌称呼,如西江涌即西江河汊。
对于广州,我们总是惊叹于珠江水的壮阔,小蛮腰的别致,以及传说中的花城,四季花海也总是那么诱人,而别称“瀛洲”的小洲村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瀛洲”小洲村隶属于海珠区华洲街道,是一座始于元朝的古村落,村落周围植被茂密、河汊纵横,素有“广州南肺”美誉,是保留了完整岭南水乡特色的中国传统古村落,古村中至今保存完好的明清和民国古建筑遗迹众多,可以说是现代都市广州城中难得的自然村聚落标本。
小洲村地理位置是珠江水冲积出来的平原,它因水而生,周边密如蛛网般的蜿蜒潮汐水道,是小村生活和交通的历史脉络,也是居民依河而建的主要活动场所。 自元朝开村,到明初简姓从河南新乡迁到小洲村聚居至今,村中以简姓人家为多。
传承近千年的小洲村,如今村中保留有登瀛古村围、小洲人民礼堂、瀛山简公祠、慕南简公祠、泗海公祠、天后宫等众多古建筑,因为村民多为简姓人家,所以庙宇、祠堂、书院、门楼、民宅中多冠以“简”,只是我来的时候,大多都关着门,回头查找资料也比较少,故而难以说得清,某一个“简”祠代表的是哪一个简氏先祖。
小洲村最为开阔的地带是从华洲路过来的“瀛洲”牌坊,牌坊是小洲村为“古瀛洲”的标志;进入牌坊之后则是有小洲人民礼堂,这是上个世纪解放后最为深刻的印记,目前也是村中主要的活动场所。
走在村落里,则是好像离开了广州城几百公里的世外桃源,这里河涌蜿蜒交错、小桥流水,绿树婆娑掩映下的传统民居,沧桑朴实而又不失淡雅。
村中的古树众多,再加上数量繁多的庄重的祠堂和庙宇,而缘溪休憩的居民就那样安详地在摇着蒲扇,一幅自然天成的岭南水乡水墨画就吸引了游客的目光。
小洲村的建筑,许多都打着时代的印记,比如在慕南简公祠门楼旁的“小洲第十经济合作社”的石刻,瀛山简公祠木门上的“忠、公”二字,都是上世纪70年代留下来的……如今我们所见的小村已经有些拥挤,建筑一栋挨着一栋,而多为明清和民国时期所留。 其实这里最有特色的建筑是岭南地区少有的“蚝壳屋”,只是随着时光的流逝,如今只有一处还能看到“蚝壳屋”残垣,这是早年村中先民就地取材建设家园的佐证。 其所用材料就是从海岸沙堤中掘出大量蚝壳,特点是冬暖夏凉,不积雨水,不怕虫蛀等。
“瀛洲”小洲村,早年有瀛洲八景,其中“西溪垂钓”、“古渡归帆”和“翰桥夜月”等大多与村中的古建筑相伴而生。
小洲村如画的风情和世外桃源般的环境,一度被艺术家所钟爱,于是慢慢成了艺术家居地,从而聚集了大量的文艺人士,艺术与岭南水乡的古朴完美的结合,则是今天的小洲。
小洲村是何时成为“瀛洲”的,如今已难以考究,而称为小洲也不知始于何时,但广州有“瀛洲”是任何人也不能否认的,虽然不可能是神话传说中的海上仙山——瀛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