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选择北京为新中国的首都,有以下几点考虑:
一、 蒋介石政权定都南京,毛泽东把人民的政权定都北京,这种针锋相对的“一南一北”,既反映出毛泽东鲜明的伟人个性,更反映出两种不同政权的根本对立。 毛主席明确地讲过:“蒋介石的国都在南京,他的基础是江浙资本家。 我们要把国都建在北平,我们也要在北平找到我们的基础,这就是工人阶级和广大的劳动群众。 ”1948年9月8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了九月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指出:我们是人民民主专政,各级政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各种政权也要加上“人民” 二字,如法院叫人民法院,解放军叫人民解放军,以示与蒋介石政权的根本对立。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不同于蒋介石独裁专制的国家政权,所以,在国都选择上,决不能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作为新的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所以南京首先被排除。
二、西安,它的缺陷是太偏西。 当时中国的疆域不是秦汉隋唐时代的状况了,那时长城就是边境线,现在长城横卧于中国的腹地,地理位置上已不再具有中心的特点。 特别是从经济的角度看,东部沿海和江南相对西北内陆具有明显的优势,选西安为都也的方案一提出来,就被否决掉了。
三、黄河沿岸的开封、洛阳等古都,因中原经济落后,而且这种局面不是短期内能够改观的,加之交通以及黄河的水患等问题,也失去了作为京都的地位。
四、为何不选择哈尔滨。 (1)当时的哈尔滨虽然是大城市,而且离苏联近,可以就近接受苏联的援助。 但是缺点也很明显。 哈尔滨远离中国腹地,从当时中共中央所在地西柏坡转移过去很不容易。 (2)当时的东北战局发生了剧烈变化,国民党在美国的支持下疯狂向东北增兵,党中央如果迁往哈尔滨,安全性难以保证。 (3)通过综合比较,发现北京比哈尔滨更符合定都条件。
五、北京位于属于经济发达圈内,而且扼守连结东北与关内的咽喉地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可谓今日中国的“命脉”之所在。 北京位置偏北,夏季要比中原地区凉爽,相比之下北京气温要易于适应一些,夏天实在不行还可以去避暑山庄之类的地方暂居。 此外,北京是明清两代五百年帝都,从人民群众的心理上,也容易接受。 王稼祥曾对毛主席毛主席建议说:北平,离社会主义苏联和蒙古人民共和国近些,国界长但无战争之忧;而南京虽虎踞龙盘,地理险要,但离港、澳、台近些;西安又似乎偏西了一点。 所以,我认为,北平是最合适的地方。 靠近苏蒙,当时无战争之忧,虽然离海近,但渤海是中国内海,有辽宁、山东两个半岛拱卫,战略上十分安全,一旦国际上有事,不至立即使北京震动。 王稼祥的看法与毛泽东以及其他中共领导人的看法不谋而合,完全相同。 这种见解上的一致,也是促成北京成为首都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