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回答你提出的问题:
假如说从猿人进化到有独立思想的人是人类文明的开端,那么文字发明和印刷术发明是人类进化的又一标志。 文明被提高到可以不受时间限制、无限期保留的崭新阶段。 在印刷术的发明过程中,中国人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德国人谷登堡在铅活字方面更是为世界贡献了力量。
从雕版到活字
人类发展史上最早的印刷术是雕版印刷术,出现于我国隋末唐初时期,距今已近1400年。 它使用梨木或枣木板作原料,先将其刨成合适的厚度和普通线装书面大小,然后在木板上用刀刻出凸起的阳文反字,把墨水涂在刻好的版面上,将纸铺到上面,用刷子轻轻地一抹,揭下后纸上就会出现白底黑字。
我国目前流传下来的古代著述大多为雕版印刷品,它的弊端很明显。 用这种方法刻印时,需要印一页刻一版,印完之后这块印版就作废了;如果是一部卷头庞大的书,需要雕刻几万乃至几十万块版,花费时间长。 在人力、物力还有时间上都造成了浪费。
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民间发明家毕昇终于首创泥活字,成功地进行了活字印刷。
有关毕昇发明活字版技术的记载很少,只有科学家沈括在他所著的《梦溪笔谈》一书中,作了较详细的记载。 这一记载的历史作用,就在于启发了后来的有志者,沿着毕昇的道路继续前进,从而使这一技术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最终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印刷方式。 《梦溪笔谈》记载的活字印刷术的程序是:用粘土刻字,每字—印,制成大小划—的薄字印,然后用火烧烤使它陶化,即成坚硬的泥活字。 刻字时,同一字刻几个印,常用字则多刻,最多者达20余印,以备排版中遇到相同的字时应用。 字印按音韵分门别类,贮放在木格里。 排版时,先依照稿本拣出所需要的字,整齐地排在一块四周有框,中间放有松香、蜡、纸灰等混合药剂的铁板上;当活字排满一版就用火烘烤,等药剂稍微熔化,再用一块平板从上面压平,使板上的字面平整。 待药剂冷却凝固后,活字就平整地固定在板上,成为版型。 人们可以像雕版印刷那样,在版型上刷上墨,覆上纸,进行印刷。 印刷完毕后,再把字板烘热,把药剂烤化,用手轻轻一抖,活字就从铁板上脱落下来,供人们下次再用。
活字印刷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还有其他一些优点。 如发现错字可随时更换,不必像雕版那样要从头开始,也不会产生雕版的虫蛀、变形及保管困难的问题。 只要有了一套活字,便什么书都可印,大大节省了写刻雕版的费用,又缩短了出书时间。 这种既经济又简便的印刷方法,是毕昇在世界印刷史上树立的一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丰碑。
我国雕版印刷术发明后不久,就逐渐传播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东方邻国。 这些国家不仅与中国山水相连或隔海相望,而且受中国的汉文化的影响也是极其深刻的,他们不仅使用汉字,尊崇儒家思想,就连社会习俗、典章制度和文学艺术等,也都无不从汉文化中吸收其营养。 而在印刷术向这些国家的传播中,佛教文化则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他们经常、大批地向中国派遣留学生和佛教徒,从中国索取或购买佛经和经、史、子、集各类书籍。 而这些国家自己刻印的版本也逐渐问世。 日本、朝鲜等东方邻国,不仅学习和吸收中国的印刷技术,而且在版式、字体及装订方式等方面,都仿照中国的习惯。
印刷术传入朝鲜、日本之后,陆续向其它周边邻国传播。 在东南亚各国,较早接受中国印刷术的是菲律宾、越南,之后才传向泰国、马来西亚等其它南亚国家。 中国的印刷术约于公元13世纪后期传到(波斯)伊朗,公元1294年,波斯的统治者开始用中国的方法印刷发行纸币。 公元14世纪的一位波斯历史学家,在他的著作中详细地介绍了中国的雕版印刷技术,为中国印刷术的传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谷登堡和铅活字
15世纪开始,欧洲人逐渐掌握了印刷术。 起初,他们是使用雕版印刷法,印制了一些纸牌、圣像和教学用书等。 到了15世纪中叶,活字印刷术得以推广。 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人物是德国人谷登堡。
约翰·谷登堡“约1400~1468年”是德国美茵兹市一位具领导地位的公务员。 他的第一个目标是使用熔化的金属铸造个别的铅字,为此谷登堡选用手写字体作为蓝本,为了能模拟手写格式,使一般人不易分辨手写书籍和铅字印刷品的差别,他特地选用textura字体“哥德体的一种”作为范本。
约翰·谷登堡为每个字母与每个符号制作了一个钢片,压在软铜块上形成一个铜模,如此即可铸造大量的铅字。 为此目的,约翰·谷登堡发明一种手铸工具,将铜模放置其中,只要倾入熔化的合金,字母与符号即可产生,这种合金包含铅、锑、锡与少许比例的铋金属。
但仅是如此仍然不够,印墨也必须自行生产,为此约翰·谷登堡又发明了脂肪性的印刷油墨。 然而这一切准备之首要工作,仍是要制造一部印刷机,为此,他又发明了木制印刷机。 经过三年的辛劳工作,42行拉丁文圣经终于在1456年印刷完成,约装订成200册,每册有1282页,每本都是一样完好而美观。 1460年谷登堡又印出另一部圣经《卡特里康》。 然而虽然谷登堡的发明标志着印刷史上一个新时代的到来,贡献特别大,但在当时人们却还没有认识到,谷登堡也并没有因此成为百万富翁,而是在贫困中死去。 但是,他的发明很快地传遍全球各个角落,使全世界均能用这种印刷方式印刷有形的读物。
在欧洲,另一位被认为对印刷作出贡献的是威廉·卡克斯敦。 威廉·卡克斯敦1422年出生于英国肯特州。 1472年在科伦意外地学到了印刷术。 两年后,他在布鲁日开始从事印刷业。 1476年,他将印刷术带到英国。 他的最大贡献是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介绍给社会大众,并使这些文学作品流传至今而不致流散埋没。 此外,由于他大量出版图书,使英文拼音法,即句读法和文法得到了完全定型。
印刷术传入欧洲,正值宗教革命和文艺复兴时代,西方各国以此为先导,在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开创了以机械操纵为基本特征的世界印刷史上的新纪
影响
美国《生活》杂志评出了上一个千年“改变世界历史的百件重大事件”,其中活铅字印刷术的发明被列在了首位。 有一些历史学家还认为,如果要选中世纪结束的标志,谷登堡印刷术的发明比发现美洲大陆更为合适。
在中世纪的欧洲,阅读和写作的权利被限制在一小部分人即贵族、教士和作家之间。 历史发展到15世纪,欧洲各国出现了受过教育的中产阶级。 他们对知识的渴望激励着发明家们寻求着大量印刷文字的可能。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开拓了一直延续到今天的信息时代。
活字印刷术的成果在欧洲广泛传播。 到1500年,估计有50万本印刷品在流通。 其中包括有宗教著作、希腊和罗马经典著作、科学文献……可以说,如果没有活字印刷术,新教运动以及后来几世纪里的政治、工业变革都不可能发生。 这一发明对文艺复兴的出现和中世纪的终结起到了巨大作用。 印刷术使书籍的数量剧增,使西方近代教育兴起并迅速繁荣,从而大大改变了西方文化、以至世界文化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