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海岩作品改编的影视剧?

你好,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海岩,久违了。

海岩

在一段时间里,海岩是影视圈不可忽视的一个名字。 以他个人命名又极具品牌效应的剧中“海岩剧”则是那个时代收视的保证。

1987年,《便衣警察》上映。 这是第一部被搬上荧屏的海岩作品。 当年的电视剧市场,多是《红楼梦》、《家春秋》、《袁崇焕》这类或名著改编、或历史人物的题材,《便衣警察》这样现实主义作品甫一播出,就人人争睹,反响十分强烈。 不仅荣获第八届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三等奖、第六届大众电视金鹰奖、公安部首届金盾影视奖。 两名主演胡亚捷获得第二届电视十佳演员,宋春丽也凭该剧获得“飞天奖”优秀女配角奖。

电视剧《便衣警察》

通过描写一个蒙受冤屈却坚持信念的警察形象,将曲折的历史内容引入公安题材,写出了个人命运在时代变迁中的颠沛,更有名的则是刘欢演唱的主题曲《少年壮志不言愁》,古朴豪迈、深沉浑厚。

时候的《便衣警察》,因为剧中特殊的历史背景以及感情线并非剧情的主要推动因素,所以可以说还没有完全显现出后来“海岩剧”的言情路线,但海岩剧“警匪+言情”的基本配备就此奠定。

1997年-2003年,《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永不瞑目》、《玉观音》和《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接连上映,不仅捧红了徐静蕾、陆毅、袁立、孙红雷、孙俪、佟大为和刘烨一众主演,也为海岩剧照亮了金字招牌。 海岩剧点石成金的造星能力和高收视、高关注的巨大效益表现无疑。

海岩作品

这是海岩剧最风光的时刻,这同样也是豆瓣上最多人评价的海岩剧。

他的主人公,特别是男主角,总在英俊外表下潜藏着一颗温柔的心,他们游走于正义和邪恶间的勇气和坦然,以及始终胸怀正义的坦荡胸襟,让人不舍同情也惋惜遗憾。

他们是有血有肉、敢爱敢恨的热血男儿,他们更有着一颗不染尘土的心灵,为了正义、爱情,为了心中的那份坚持和依恋,他们甚至可以牺牲自我。

身在井隅,心向璀璨。 这种人性的美好,是“海岩剧”的灵魂。

除了《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外,至此的其余四部“海岩剧”,主角都有警察背景。 这当然因为海岩本人就有警察的工作经历,也因为作为警察的主人公,更容易受到善恶的抉择,虽然他们最终还是回归真善美,但人物在自我人性的戏剧演变,本就是“海岩剧”最乐于展示的部分。

转折点来自于2004年,“涉案剧不得上黄金档”的铁令,终止了“海岩剧”无往不胜的步伐。

之后,虽然还有《五星大饭店》、《阳光像花儿一样绽放》、《平淡生活》、《金耳环》、《舞者》等剧上映,但整个电视剧市场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同时那几年《亮剑》、《暗算》、《双面胶》、《潜伏》等剧的热播,带动了抗战剧、谍战剧、都市生活剧的热潮,大量的类似题材开始蜂拥而来;再后来则是《甄嬛传》带来的宫廷热、《花千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带来的仙侠热。

海岩的时代过去了。

类型剧越来越成熟、观众层级越来越明晰的当下,“海岩剧”无论从题材到受众,都不再是主流。

那波曾随着海岩剧剧情起伏和人物情感走向唏嘘的观众,早不是收视率或者说点击率的主要贡献者了,现在的收视和点击量主力、看剧的诉求也早已改变。 15年前屡试不爽的套路行不通了。

而另一个方面,那一套难道没有该检讨的地方吗?赵宝刚说“《永不瞑目》有点伪浪漫”,观,学生不像学生”。 “海岩剧”精准地把握了观众的情感需求和浪漫遐想,现实固然残酷,爱情永远绝美。 这种另一种的琼瑶风格。 它迎合了当时社会的普遍心理和大众审美,取得过成功。 但也在对成功的巩固和复制中,忽视了对既定故事模式的突破,造成了内容雷同、人物单薄、故事真空等现象。

电视剧市场的成熟,催生了“海岩剧”的诞生;但也是这种成熟,注定了海岩模式的必然终结。

声明:准根文档网所有作品(图片、文字)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saizw@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