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刚过九年,邯郸之战才过五年,赵国竟反手差点灭燕,赵国怎么恢复得这么快?

首先要说明的是,赵国并不是恢复的快,九年是恢复不了五年战争的创伤。 公元前257年,邯郸保卫战后的赵国已是千疮百孔,处于风雨飘摇中。

最可怕的是青壮劳动力锐减,这就带来了可怕的问题:军队、徭役、耕地这些男人干的活没有多少人了,国家将进入一个漫长的艰难时机。 折损的50万人至少占赵国青年的2/3。

燕王喜也是听信栗腹之言,才对赵国有所企图,认为趁机可以吞并赵国。 于是,出兵两路,一路攻代地,一路鄗邑,投入兵力60万,战车2000乘,想要以人海战术取胜。 如果是一般的君王,也会做着相同的事情。

结果,赵国出动两大名将,25万大军,老将廉颇在鄗邑击败栗腹军,新锐将领乐乘在代邑击败卿秦军,燕王喜则带着偏师逃回国都,被廉颇追了五百里,兵临城下。 最后,亲赵派的将渠出来议和,两家从此从睦邻变成了死敌,后面的合纵燕国不再参加,不久燕国就倒向了秦国。

这里其实有1个问题,让大家很困惑:赵国正规军50万人已经在长平、邯郸之战中折损殆尽,最多剩下不到10万残兵。 为何这支赵军总有完整的编制,而且战斗力十分强大?

个人认为,这支赵军是代地的边防军,也是赵武灵王开辟内蒙草原遗留下来的力量,它的主要职责就是防御匈奴、东胡等部落的攻击。 九年的时间,当年赵国未成年人都已长大,十四五岁就可以入伍,青壮劳力也能有所恢复。

我觉得赵军取胜有以下四大优势:

一、完整编制的军团赵国虽然主力部队尽丧长平,但北方第二大军事基地代郡还有第二军团,这支部队估计在20万左右,即使长平、邯郸之战,赵王没有调动过,因为它是赵国北方第一防线,主要防备匈奴人,战斗力强悍,远胜赵军一般部队。

同时,还有一支1.3万的灵武铁骑,这是战国时代最强的骑兵部队。 可惜,当年没有派往长平战场,否则也不会被白起的骑兵部队分割。 这些完整的军团编制,远非城卫军可比。 最可怕的是,这支部队同时也驻扎在燕赵边境,随时可以长驱直入。

而燕国的军团如何?曾在齐地耀武扬威了五年。 公元前279年,被齐国田单赶回了燕国,折损甚多。 三十年后,燕国也恢复了原来的编制。

燕国军团也并不完全是弱鸡,还有一支由胡人组成的辽东坚兵,由当年上将军乐毅亲自训练而成,成为了南下攻齐的急先锋。 大家印象里的燕国是十分弱小的、存在感十分低的,但并不代表着燕国人差。 燕赵多壮士,可不单单是赵国,苦寒之地与膏腴之地的人打起仗来谁更可怕呢?

二、通晓军事的将帅长平之战,并没有让赵国名将们陨落,老将廉颇在这一时期挑起大梁,焕发军旅生涯的第二春。 在鄗代之战,指挥得当,以少胜多,击败了燕国60万大军,俘虏了燕国一众大将,长驱燕国五百余里,一直打到燕国都城下,逼燕王议和,割让五座城池。 廉颇也因为这场战争,成为了赵相。

庞暖是赵国继廉颇之后的主将,曾担任过五国上将军,也是战国最后的纵横家。 他是赵武灵王时期的老人,论资历在赵国空前绝后了。 公元前242年,赵国换帅,廉颇奔楚。 燕王喜又不长记性,认为廉颇一走,赵国边防无人。 派出了老将剧辛再率燕军进行第二轮攻赵。 这位剧辛和庞暖都曾是赵武灵王时期的同僚,剧辛自认为庞暖不足为虑,结果兵败被杀,再次葬送燕国2万军队。

新生代将帅李牧也在边关历练,公元前244年歼灭匈奴十万大军,解决了边患问题。 三年后,进行了反击攻燕,夺得燕国两座城池。

对比燕国的将领,拿出栗腹、卿秦、乐间、剧辛等人。

首先说明,栗腹不是一个无能的人,他只是遇上了比他更强的廉颇。 栗腹当时是燕国丞相,曾经打败过胡人,开辟千里疆土,应当是一位有作为的人。 他与廉颇作战,并没有那么不堪,因为军中燕人降赵,泄露了军计划,被廉颇伏击,兵败被杀。

卿秦是燕国攻代的主将,遇上了赵国名将乐乘,本来代地就是赵国的军事重地,又是主场作战,结果卿秦兵败被俘。 剧幸曾是赵武灵王手下,与庞暖是同僚。 结果,不知三十年河东河西,骄傲轻敌,被老对手干掉了。 乐间是乐毅的儿子,见大事不好,立马逃到赵国去,毕竟乐毅在赵国还有根基。

三、同仇敌忾的士气赵国人本来就是强悍的存在,尤其是燕赵多壮士。 在不富裕的土地上求存,其坚强的意志和优秀的军事素质远非燕国可比。 连年战争,四面受敌,国家早已成为一部战争机器。

燕国偏安一隅,仅仅主导过一场举世伐齐,结果还是狼狈地逃回了家。 过了三十年的和平生活,燕国的军队很少见过血,上过战场,战斗力低下,军队管理松懈,都是可能存在的问题。 而且自己人多势众,甚至瞧不上对方。

赵国人经历过长平、邯郸的五年战争,身心创伤,对于侵略祖国的人绝不手软,同仇敌忾,万众一心,才能将士气发挥到最大化,让燕国60万大军毁灭。 我相信,廉颇在开动员大会时一定提及当年的惨烈。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赵国人是真正做到了这一点。

四、燕王喜送来的人头燕王喜不能完全说是个昏庸之辈,即位的时间不长,估计也就是个血气方刚的小年青,谁没有一个开疆拓土的春秋大梦?况且他的祖上燕昭王也是赫赫有名,威震诸侯的存在,对于他来说复兴祖上的荣光是首要责任。

他也是误信了栗腹、剧辛错误的情报,两次做了傻事。 再加上不懂军事,不懂情理,不听大臣劝谏,瞎乱指挥,被廉颇打得落花流。 事后,立马给乐间写了信,真诚地坦白自己的过错,希望能够重新回到朝堂辅佐自己。 可见,燕王喜当时并不是一个昏君。

燕王喜也不是无脑之人,他也有着自己的筹划。 首先,燕国有底气发兵攻赵。 这是为何?因为燕国跨越燕山南北,方圆2000余里。 有肥沃的土地,渤海的利,富饶的物产,发达的工业,人丁的兴旺。 这些都是比赵国优胜的,同时用人海战术也能够抵消到两国士兵的差距。 但他没有足够的人才,正确的战略支持,结果事与愿违,功败垂成。

关于燕国到底发动多少兵马,《战国策》真实性有待商榷,可能夸大其词。 以《史记》记载,出动两路大军,战车两千乘。 以乘为作战单位,编制一乘是75人,2000乘的车兵就有15万了,这还不包括其他兵种。 燕王喜自己说要以五倍兵力攻秦,而赵国以保守估计也得有10余万大军,可实际计算两者口径不一。

有一点肯定的是,燕军的兵力绝对远胜于赵,否则燕王喜也不敢主动搞事情。 这场战争,将燕赵两国百年的友好关系葬送,从此双方结成了死敌。 虽然在秦兼并战争时,燕代有联军战秦于易水河,但面和心不齐终究是亡羊不补牢,为时已晚。

声明:准根文档网所有作品(图片、文字)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saizw@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