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结论,我认为马化腾厉害一点;我的观点可能和大多数人不一样,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一下我的观点:
1,对产业的贡献;2,对社会的贡献;3,个人能力。
当然,在此之前,我要就网上大家经常诟病腾讯的几个问题为马化腾做一下辩护。
腾讯三宗罪:抄袭、垄断和坑小孩马化腾据说是被骂的最多的互联网企业家,而大家都公认腾讯有三宗罪:抄袭、垄断和坑小孩。
就这些所谓的“罪”,我觉得大家说的都不算错,但有一个前提大家都忽略了,那就是:严格说来,这三宗罪其实是整个中国互联网共有的原罪,并不是腾讯或马化腾独有的,不能因为腾讯做大了,大家就把罪名安在马化腾一个人身上。
像抄袭,新浪、搜狐和网易,不都是靠抄袭雅虎的门户网模式起家的吗?之后阿里巴巴的淘宝抄eBay和易趣、百度抄谷歌,腾讯QQ抄ICQ,微博抄推特,整个中国互联网抄袭国外商业模式的多了去了,大家不能独罪腾讯一家。 到现在,腾讯也还没有改掉这个毛病,比如它现在跟在字节跳动之后,也准备在短视频业务上发力了。 但只要法律上不能禁止,这事就是可以做的,大家骂腾讯就意义不大,你真有想法你也可以去抄袭一家公司出来。 真做企业就知道,即使是抄袭,想要成功也不容易。
垄断的罪名挂在腾讯的头上自然也没问题,但这事其他企业也照样干,比如淘宝就出台过政策,要求商户在淘宝开店后,就不能在其他网站上开。 早年,据说互联网公司创始人去拉投资,都会被问到一个问题:如果公司业务做大,腾讯也进来了,你怎么办?腾讯现在封杀字节跳动,同样是一种垄断行为。 但面对这个,你除了让自己更强大,最后让腾讯主动放弃以外,谁也没有好办法。 好比腾讯的电子商务始终无法做大,最后也放弃了。 你的业务做不过腾讯,你不能怪它利用流量优势搞垄断。 这世道,谁做企业不想垄断?关键是看是否合法。 单就个人而言,既然法律无法阻止腾讯垄断,那我们也不能把这个拿来诟病腾讯。
腾讯坑小孩是最让家长不满的,钱还是小事,但孩子不爱学习从此成为废人,这绝不是一个两个家长碰到的事,对此我也深恶痛绝,但作为家长我们也要扪心自问,孩子没教育好,完全是腾讯的责任吗?恐怕更多是家长没花时间陪伴孩子督促孩子学习的责任吧!据说马云的孩子早年沉湎游戏也几乎成了废物,马云最后不得不让妻子离职回家照顾孩子。 马云没有去怪那些游戏公司吧!游戏这玩意,腾讯不是第一家做的,也不是最后一家,在它之前有盛大、网易,在它之后阿里巴巴据说也准备进入,单单怪罪腾讯也是有点不讲道理了。
对产业的贡献
腾讯和阿里巴巴都是在中国互联网刚兴起时创建的,只比搜狐等公司稍晚。 马云和马化腾在创办公司前,都已经是资深网虫了。 所以两人看到互联网大趋势是不奇怪的,两家公司,一家在1998年创办,一家在1999年创办,属于不早不晚的那一批。
要说两家公司总体对互联网产业的贡献,我觉得大家可能会有争议,但要说前期腾讯贡献大,那应该没有多少争议。
很多人都知道,腾讯是1998年,马化腾与他的同学张志东“合资”注册的,之后又吸纳了三位股东:曾李青、许晨晔、陈一丹。
之所以起名为腾讯,大概与马化腾的名字有个腾字相关,但要深究其含义,其实也是扯淡的事。 开过公司的人都知道,你去工商局注册公司名,多半你最想注册的那个是注册不上的,注册上的多半是随便取的那个。 而且1998年时也没有网上预注册的制度,你准备的名字可能都是用不上的,最终还是需要现场想。 华为的名字是这么来的,腾讯这个名字多半也是这么来的。
腾讯对互联网产业的贡献是什么?是它推出的OICQ(后来叫QQ)很早就成了互联网的杀手级应用,真正带动了互联网用户数量的增长。 中国早年的网吧里,男孩打游戏、女孩聊OICQ几乎是最常见的场景。
很早的时候,OICQ就发展出来超大数量的用户,逼得它不得不融资用来购买服务器和带宽。
2000年上半年,腾讯拿到IDG和香港盈科的各110万美金投资,用来改善了服务器和带宽等硬件设施,同时加大了对OICQ软件的开发和改进工作,OICQ很快拉开了与其他同类产品的差距。 到了2001年春天,OICQ突破10万的用户,很快服务器和带宽又不够用了。
2001年6月之后,南非MIH中国区的负责人正是在网吧上看到几乎人人都在使用OICQ,从而下决心投资腾讯,尽管那时候大家还不知道怎么拿OICQ来赚钱,MIH不断从盈科数码、IDG和腾讯一些创始人(不含马化腾)手中收购股份,最终腾讯的股权结构变为创业者占46.3%、MIH占46.5%、IDG占7.2%。 2003年8月,由于上市,腾讯收回了IDG手中7.2%的股权,最终控股结构变成腾讯与MIH各持50%的局面。 MIH投资腾讯,也是史上最合算的投资之一,起码赚了400亿美元。
OICQ不是天然成为大家的社交工具的,它早期也有MSN之类的对手。
而马化腾最让人佩服的地方,是即使OICQ不赚钱,也要把服务做好。 像我,早年也不怎么用OICQ,但后来因为经常要和别的公司交换大文件,最后不得不用OICQ。 中国有很多中小企业的业务就架构在OICQ上,马化腾这方面的贡献其实大家都忽略了。
腾讯对互联网产业的另一个贡献,是它比较早就赚钱了,从而让投资人更看好中国互联网产业,这对中国互联网产业肯定是一个贡献。
第三个贡献,则是腾讯把自己的游戏业务发展到了世界第一。 很多人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玩腾讯游戏,但说句实话,没有腾讯的游戏,他们一样会玩其他公司的。 腾讯赚了这个钱,它起码还会花在中国,如果是外国公司赚走了,它可能连捐款都不会捐在中国。 像这次新冠疫情,马化腾就捐款十几个亿。 而像盛大陈天桥,他同样靠从中国的孩子们身上赚了几百个亿,但他转身就捐了70亿给美国的大学,还说“中国的大学缺钱和我没关系!”所以,与其让盛大这样的公司从中国的游戏产业赚钱,还不如让马化腾赚走吧!
数据统计机构SuperData发布了2019年的年度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游戏总收入达到了1200亿美元,而全球收入最高的10款免费游戏中,有半数都和腾讯有关。
名列前十的《英雄联盟》、《地下城与勇士》、《穿越火线》三款端游,都是腾讯公司代理或者入股的,而其他两款上榜的手游《和平精英》、《王者荣耀》,更是腾讯自己旗下工作室推出的。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游戏收入预计将暴增,1月份以来腾讯几个爆款手游流水纷纷创下历史记录(同比增幅均在40%以上),腾讯的网络游戏受益巨大,2020年将继续成为腾讯增长的基本动力。
能在游戏上赚外国人的钱,这也是一种本事。 早年,我们可是没几个人看得起国产游戏的。
1999年3月,马云辞去公职,后来与被称为18罗汉的团队回到杭州,凑够50万元人民币开始了新一轮创业,重点开发面向海外的阿里巴巴网站。
1999年4月15日,阿里巴巴网站正式上线。 Invest AB副总裁蔡崇信听说阿里巴巴后,飞赴杭州洽谈投资,在和马云谈了4天后,决定辞职加入阿里巴巴。
我为什么说马云对互联网产业的贡献不如马化腾,那是因为阿里巴巴在早期是一家帮助中国的中小企业做外贸的公司,与其说它对互联网产业有多大贡献,不如说它对外贸产业更有贡献。 马云的阿里巴巴还是做得不错的,也因此才会去香港上市;但实实在在地说,阿里巴巴并不具有唯一性,同期还有环球资源之类的网站也是做得不错的。
马云是2003年才创立的淘宝网,并开始抢夺易趣的市场份额,最终成为中国电子商务的霸主。 但咱们说句实话,没有淘宝,易趣、京东、当当等发展的也不会慢多少,淘宝能做的事它们也能做。 因而在阿里的云计算和数据库做起来之前,阿里巴巴对互联网产业的贡献,其实是真比不上马化腾的。
马云能把阿里巴巴做成一家高科技公司,这真是个异数,尤其是他本人不懂技术,还经常发表一些疑似传销的高论的情况下,能凝聚这么多高科技人才,不得不让人佩服。
但从对互联网产业的贡献来讲,马云真不如马化腾。
对社会的贡献我们先来比一下两人在2019年慈善方面的作为。
阿里巴巴主导的“蚂蚁森林”计划截止2019年4月22日已经种下了一亿棵树木,总面积达140万亩。 另外,阿里巴巴还做了给贫困或残疾人口提供工作的事情,这都是值得赞赏的。
而腾讯公司则充分利用其社交网络的发达,在其两大社交平台累计筹款52.5亿元,一共有2.3亿人参与到慈善事业中。
这里收集的资料不全,可能只是两人慈善工作的一部分。
当然,现在马云已经专职去做慈善工作了,在新冠疫情中也表现突出,我们希望马化腾以后退休了也能向马云学习,为中国社会多做自己的贡献。
再一个可以比较一下两家企业的税收贡献:
2018年阿里纳税516亿元,实现日均纳税1.4亿元,稳居中国互联企业纳税第一名。
2019年阿里巴巴集团纳税238亿元,每个工作日纳税超过1个亿。
另外,阿里带动平台上的商家纳税2000个亿,带动了3000万人就业。
公司全年营收达到3772.89亿元,同比增长21%;净利润(Non-IFRS)为943.51亿元,同比增长22%。
而2019年3月腾讯公布的年报显示,2018年腾讯日均纳税为4000万元左右,年纳税总额为144.82亿元,不及阿里巴巴及蚂蚁金服纳税总额的三分之一。 不过这只是腾讯上市公司部分的纳税,有人计算后认为,如果把腾讯投资的公司计算在内,则腾讯的纳税不一定比阿里少。 当然,这不是官方结论,仅供参考。
2019年腾讯纳税多少,目前没有查到相关数据。 在带动纳税和就业方面,腾讯投资了京东和拼多多,这方面应该不比阿里逊色多少。
总之,我个人认为,马化腾和马云两人的社会贡献都很大,没有必要强行把两人的社会贡献去分个高低,也很难比较,这方面大家尽力就好。
个人能力:培养人才马化腾和马云两人的个性不同,擅长的地方也不同,马云擅长演讲和企业战略,马化腾擅长产品和技术战略,要直接比较两人的能力强弱,是非常困难的。 那么怎么比较两人能力的强弱呢?我觉得可以侧面比较一下两人培养人才的能力。 长远来看,谁培养的人才更多,谁对中国未来的贡献更大。
据在阿里工作超10年的前员工王建和表示,目前中国500强之中,起码有200多名阿里人担任着CEO、CFO、CIO、COO等重要岗位,其中有干嘉伟、吕广渝、王刚、俞朝翎、程维、张晖、雷雁群、冯全林、陈国环、李立恒、张强…… 这些互联网圈很多人都叫得出名字的人,均来自于阿里。
很多人都知道,从阿里出来的人比较好工作,因为他们早就养成了做事多拿钱少的习惯,别的企业自然欢迎这样的员工。
马云在培养人才方面有所谓的5个策略:
第1个策略:超前使用
在员工制定目标的时候一定要有挑战性。 如果你给员工设置的目标只是符合他目前能力的要求,那么他永远长不大。
第2个策略:见习机制
这个方法就是让你的员工还没成为主管之前,先让他做见习主管。
第3策略:授权激励
授权激励就是要授予基层干部激励员工的权力,在很多公司里面,很多高管、甚至公司的老板总裁甚至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第4个策略:学习机制
没有学习机制培养员工培养人才就相当于空中楼阁,无从说起。 学习必须要有教材,学习必须要有老师。
第5个策略:导师机制
好的员工都要有导师来带。 好的公司都会实行导师制。
去年在阿里巴巴二十周年庆的时候,马云在离任前曾提到过,他说,“希望30年后,阿里每年能向社会推荐输出至少1000名10年以上的阿里人,参与社会建设。 ”
这话被很多人调侃为是裁员的说辞,但我不这么认为,在现代社会,你就不要指望在一家企业干一辈子,能获得可观的收入,能得到成长,就足够了。
对马云的一些公开言论,大家要带着脑子去听,不要光听表面,他是个为社会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人杰,但你真按他的每句话去做,你就是傻子了。
从腾讯出来的人有多少干到500强高层?我估计没有多少,他们应该创业的更多。
下面是截止到2017年底,从腾讯离职创业人员的一个统计,“单飞企鹅”有2万多名,创业项目近1000个,作为腾讯生态的一部分,特别是“腾讯系创业风云榜”的一些优秀企业,在2017年下半年的发展可圈可点。 15家上榜企业中,1家已上市、D轮1家、B轮3家、Pre-B轮1家、A轮5家、Pre-A轮2家,天使轮2家。
2017年,腾讯人均薪酬接近40万。 马化腾在员工待遇方面是非常舍得花钱的,其中最突出的是给张小龙3亿年薪,还不包括奖金和分红等。 腾讯的员工待遇无疑是要高于阿里的,在工资之外,腾讯还有免息房贷等补贴。 当然这也与两者所处的城市有关,深圳的开销比杭州本来就要高不少。
马化腾能够打造腾讯与人才管理是分不开的,他的独到之处在于:腾讯把人力资源本身当成产品来运作,以产品管理的模式来管理人才。 即使这样也会给员工这样的规定:甘于做一个无用的人,无用最终也可以收获硕果。
马化腾算得上是中国排在前3名的产品经理,腾讯在这方面的能力也是得到国际认可的。 比如动视一直想把《使命召唤》移植到移动端上来,但是失败了数次后有点心灰意冷了,直到腾讯的《PUBG Mobile》的成功让动视看到了机会,于是马上就和腾讯展开了合作,然后就有了《使命召唤手游》。
与马云的务虚比,马化腾教给员工的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我相信,从腾讯出来的员工,在打造产品方面应该都学到了不少真东西。
马云和马化腾的能力谁强,这是难以比较出来的,就像试卷只有100分,两人都是满分,即使是出卷的人,也无从知道谁更厉害点。 但如果让普通员工选择跟谁干,那我估计大部分人会选择跟随马化腾,起码能学到点实实在在的东西。 马云的东西,则非高人难以领会。
在培养人才方面,我看好马化腾。
结论:马化腾是个工科男人,马云是个文科男人,两人都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尤其是互联网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马云能说会道,这使得大众对马云更认可;但对于实实在在做事的人,你恐怕很难领会马云的高妙之处,这也是雷军早年为什么会把马云当成搞传销的了。 所以我们更希望跟在马化腾身边学习。
如果非要比较马云和马化腾谁更厉害,那我投马化腾一票,因为他的QQ(OICQ)实实在在地为中国互联网的普及做出了贡献,而且是其他企业难以替代的。 而在游戏出海的过程中,他也实实在在地把中国游戏推广到了海外,不仅是赚到了外国人的钱,在推广中华文化方面也能起到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