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之名,大家是都知道,但是有多少人知道五岳是哪五座大山的别名?有多少人知道这五座大山为啥叫做五岳?它们的来源是什么?有什么说法?如果有好奇心,那么就跟着我来了解一下五岳的身世吧!
一、“岳”之名称
泰山-五岳独尊
咳咳,话说五岳,是中国汉文化中五座名山的总称,它们分别叫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 开始这个五岳的名称所对应的大山在此之前还有争议,中国第一部词典《尔雅》中,就记载过和现在不一样的五岳对应的大山,而现在称呼的五岳是从《史记》中来的,《史记》明确说岱宗(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高(嵩山)这五个大山。
二、“岳”之传说
那么为啥被称为“岳”,来源哪来的?五岳的名称,最开始出现于《周礼·大宗伯》和《周礼·大司乐》这两本典籍。
轩辕黄帝雕像
据说哈,在东周春秋前“岳”是掌管大山的官吏职称,到尧时分掌四方外事的部落首领就叫“岳”。
后来说为了叫法更简洁,社会更进步,干脆就把官职名称和大山名称统—起来吧,那么四个方位就出现了四个“岳”,而道教典范《洞天记》就说了:“黄帝画野分州,乃封五岳,这咋又多出一个“岳”出来!?因为没有历史证据,所以上述是真是假也说不准呐!
孔子画像
还有一种说法,说古代因为儒家在百家争鸣中,把其他家全都干倒,自己当了老大,还提倡“天人合一”思想,历朝历代帝王要和上天保持一致,人间的帝王要在天帝面前俯首称臣,必须对天帝表示尊敬,还必须有一定的礼仪和供奉。
所以每个帝王登基时,都会祭天,来向神仙祭拜,那这祭拜神仙肯定得找离神仙更近的地方,那时候他们又没有火箭,上不了天,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找高山了,山顶越高离神仙越近呐,在这方面和道教联系上了,道教里做法都需要起坛,而且起的越高越好,越高越能和上天沟通(大家都看过林正英的片子吧,有些片子里面就有说)。
自古历朝历代基本上都是以中原为发源地,而中原大多是平原和盆地,想找个高山可不容易,而且交通也不发达,随便出趟远门得好几个月,所以只能“矮子里面拔将军”,在东南西北中,找到五座相对高的大山,当时的人们认为高山“峻极于天”,其中泰山雄、衡山秀、华山险,恒山奇,嵩山奥,乃称“岳”,所以也就有了这五岳。 而且每个“岳”均尊奉一位“岳神”(或称“大帝”、“神君”等)作为掌管该岳的最高神祇。 这五位岳神都是被封神榜封的神位分别是被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黄飞虎)、西岳华山金天愿圣大帝(蒋雄)、中岳嵩山中天崇圣大帝(闻聘)、南岳衡山司天昭圣大帝(崇黑虎)、北岳恒山安天玄圣大帝(崔英)。
大家也知道附会五岳为群神所居,所以在诸山举行封禅、祭祀盛典,
三、“岳”之发展
道教太极图
佛教招牌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已经传入中国,然后佛教和道教商量合伙开发“地产”,开始在五岳修建佛寺、道观,进行宗教活动。 佛教那为啥会选择五岳,我个人认为一方面因为佛教一方面刚传入中国不久,到一个新的国家传教,那首先得迎合当地掌权者的喜好,所以把“店”开在帝王经常祭祀又保持敬畏的地方是不是一个很好的主意。 而道教为啥对佛教没有打压,而是同意了佛教在自己地盘上建寺庙,我认为本身还是道教理念讲究无为而治,注重本身修行的教义有关,要是换个其他教,佛教建寺庙这事,就相当于在倔自己的根,和自己抢信徒,卧榻之处岂容他人酣睡,必须干掉。 所以不得不说佛教运气好,随着时间推移,这几座山上的天然风景亦逐渐被开发出来,供朝山信徒游览。 于是,五岳又成为中国以山岳自然景观之美而兼具佛、道人文景观之胜的风景名胜区。 名人雅客也喜欢在这里赋诗作画,给五岳留下了众多的人文遗迹,五岳那肯定是更加出名了。
四、“岳”之争夺
在唐宋以前,佛、道都是邻居,基本都是佛、道共尊,大家和睦相处,友谊第一,竞争第二,寺、观并存。
宋以后,这个佛教壮大了,有些不想当小弟非要争当大哥,想要争夺更多话语权,所以佛教和道教各自依靠政治背景和社会势力彼此展开争夺。
但是到明清时期,南岳、北岳和中岳仍保持著佛、道共尊的局面,东岳和西岳则以道教势力为主,成为中国道教的中心。
道教始终是本土教派,在人们心里始终相当于“国教”的存在。
虽然佛教发展壮大了,但是道教始终兴盛,所以大哥始终是大哥。
因此“五岳”在古代是民间山神崇敬、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逐渐发展后为道教所继承,一直到现在也被视为道教名山。
五、“岳”之高度、位置
东岳泰山(海拔1532.7米,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
西岳华山(海拔2154.9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
中岳嵩山(海拔1491.71米,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
南岳衡山(海拔1300.2米,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
北岳恒山(海拔2016.1米,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