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爆发后川军誓师,被军事委员会部署到两个战略方向,一为华东,二为山西,其中划入山西第二战区作战序列的,是邓锡侯第22集团军(下辖第41军和45军)。 川军由于没有正规辎重补给渠道,确实发生洗劫了二战区的军需仓库的事件,阎锡山怒电老蒋,说什么也不要第22集团军了。
老蒋没有办法,问询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是否能接纳川军,后者脑袋也晃得跟拨浪鼓一样,军委会委员长火了:“把他们调回去,回到四川称王称霸好了”!恰好副参谋总长白崇禧在场,说要不问问五战区吧?结果李宗仁热烈欢迎:“要要要,诸葛亮扎草人做疑兵,他们总比草人强吧”?川军第22集团军就这样从山西经河南到达山东。
当川军兄弟们风尘仆仆走到五战去辖境时,徐州会战的大幕已经拉开,由于韩复榘不战而逃,日军第10师团已经直扑徐州门户台儿庄而来,李宗仁立即命令刚刚到达的第22集团军代总司令、第41军军长孙震(孙元良他叔),火速北上邹县阻击日军。 然而川军没有日军那样的机动速度,走到滕县时闻报邹县已失,并且鬼子说话就到。
孙震随即展开自己的两个主力师:第122和第124师沿滕县以北一线布置阻击阵地 ,两个师统由122师师长王铭章中将指挥,命令一定要据敌于滕县外围。 不过川军的战术仍然比较落后,两个师10000多人摆成了“一”字形防御体系,既缺乏纵深,也没有留足机动预备队,这是抗战初期中国军队最笨的打法。
而日军第10师团的攻击矛头,是以步兵第33旅团为基干组成的“濑谷支队”(以旅团长濑谷启名字命名),下辖步兵接近两个联队、工兵第10联队、两个装甲车中队、炮兵第10联队大部、野战重炮兵第2联队大部、独立炮兵四个临时中队,总兵力10000余人,尤其是炮兵火力异常强大,已经超过一个常设师团的标准配备。
濑谷启少将用兵非常狡猾,针对川军比较呆板的防御方式,他仅以少量兵力牵制和佯攻川军一线阻击阵地,支队主力隐蔽绕行,于1938年3月15日突然出现在滕县北郊的龙阳店,企图一举攻克县城然后南下台儿庄。 这种不按套路出牌的战法,立马把坐镇滕县指挥的王铭章打了个措手不及,因为县城原本是在战线后方,根本没有多少作战部队。
城内计有第122师、第124师、第127师的三个师部,以及第364旅旅部,充斥着机关和后勤人员,战斗部队只有三个师警卫连和一个旅直特务连,还不够鬼子塞牙缝的。 惊闻日军迫近滕县,王铭章火速命令就近部队第727团、第731团,抽调力量驰援县城,然而由于时间仓促,川军能够在日军进攻前调回城内的兵力非常有限。
最终据守城垣的川军部队,有三个警卫连、一个特务连(364旅旅部属)、十一个步兵连、一个迫击炮连(四门川造迫击炮)共2500余人 ,再加上滕县警察和保安队,全部武装人员约3000人。 面对近万名装备精良和炮火强大的日军,力量对比非常悬殊,尤其是在抗战初期,日军战斗力非常强悍,也注定了王铭章和部下们凶多吉少。
其它几位在场的师、旅长建议弃城,在滕县以南进行机动防御,王铭章请示孙震却遭到断然拒绝,因为老蒋直接给川军下达了命令:不得放弃滕县,必须坚守待援,已令汤恩伯军团兼程北上。 于是王铭章疏散民众,布置阵地,晓谕所有部队就两个字:“死守”。 3月16日凌晨,日军兵临城下,悲壮的滕县保卫战就此打响。
其实腾县战斗的过程并不复杂,以濑谷支队的兵力和火力,即便是汤恩伯中央军的一个主力师,也绝撑不过三天,更何况是只有3000人装备低劣的川军?日军的打法也是简单粗暴,炮兵轰,步兵冲,其中炮火准备就长达一个多小时,城内一次落弹3000余发,然后步兵在装甲车掩护下开始进攻。
第一天,3月16日全天,日军被打退25次冲锋伤亡数百,而川军战死近半。 第二天,从黎明激战至下午三点,城垣已被日军突破,3000川军伤亡殆尽,而传说中汤军团的援兵并未到来,幸存的川军士兵用手榴弹、用血肉之躯与日军殊死巷战,当王师长铭章身边只剩下一个排时,最后的时刻来临了。
事实与电影里的不同,王铭章率残部坚持到天黑以后,率领两个师的参谋长、参谋、卫兵等一行14人决定突围,由于城门均已被日军控制,他们选择在滕县西北角的城墙结绳而下,但不幸被日军发现,在机枪的猛烈扫下,除两个卫兵逃生外其它12人当场牺牲,里面就包括中将师长王铭章,至此壮烈殉国。
悲壮的滕县保卫战就此落幕,而川军兄弟们用性命争取来的48小时,为李宗仁排兵布阵、为台儿庄战役的最后胜利,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尤其顿挫濑谷支队之锐气并耗其炮弹近30000发,对后面台儿庄的守城意义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