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总用老鼠做实验,但实验结论都适用于人类吗?

同为哺乳动物的老鼠和人类基因有较高的相似,生长发育规律也相似,用老鼠做实验材料获得的结论,理论上可能在人体上依然适用,但是实际情况是很多时候都不太行。

实验动物可以帮助人类获取足够的生物学知识,重点在于纯粹研究的连续性,侧重于发展有机体的基础知识、应用研究,只有在基础上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构造、生命活动的规律,是生命科学发展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不断地有新的基础发现,才会有生物学技术的更新换代。 动物实验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在药物的研发过程中,用注射或投喂药物的方式来研究药物的药效,药物的代谢,研究药物剂量反应关系,或者用专门培育的实验动物,建立试验模型,以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和作用规律。 老鼠是最常用到的试验动物之一,由于生长繁殖速度快,容易利用近亲繁殖的方式培育纯合子,在遗传学、药物、组织胚胎学等方面的研究中应用广泛。 人类所用的实验动物种类很多,其中脊椎动物用的最多,2011年欧洲使用了1150万只动物,脊椎动物物种占研究中使用动物的93%;2001年仅在美国使用的小鼠和大鼠的数量为8000万只。

小鼠的生理构造和人类相似,拥有和人类类似的各种组织器官,更重要的是在基因层面和人类有较高的相似,那么基因控制下的生命活动规律就和人类有较高相似,理论上在老鼠身上验证的结论,同样可能适用于人类。 新技术由于技术尚不成熟,往往有一定的危险性,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不能贸然地应用于人体,用实验动物代替人类是最好不过的了。 欧美使用的实验动物的数量也可以侧面解释欧美生理学较强的原因,也能说明为什么欧美是新型药物研发实力那么强。 不过由于老鼠和人类还是存在基因差别的,模型无法处理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生物体以及环境之间极其复杂的相互作用,动物试验的结果可能也不适用于人类,实际上人类开发的药物非常多,相当一部分在老鼠实验中有一定的效果,但是真的展开灵长类动物实验或者临床试验的时候,效果却大打折扣,甚至没什么效果。

尤其是在经历了上世纪一些由于药物应用导致的范围广泛的不良事件,新型药物和生物学技术的研发过程更加谨慎,动物实验的作用进一步扩大,以减少类似的不良事件,但是仍不能完全消除一些治疗方式对人体的副作用。 实验动物为人类的科学发展做了贡献,实验动物的应用也必须遵守严格的伦理学程序,在实验过程和结束后,需要采取减少动物痛苦的实验方式,包括应用麻醉药、实验技术后对实验动物实施安乐死等。

声明:准根文档网所有作品(图片、文字)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saizw@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