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奥斯特洛夫斯基是如何写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成功背后有哪些创作历程?

苏联作家尼·奥·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年--1936年)生于乌克兰一个贫穷的工人家庭,从小靠自己劳动维持生活。 他只念过三年书,但十分好学,阅读了许多进步的文学作品。 十月革命后,积极投入到保卫苏维埃政权的斗争,1919年加入共青团,接着参加红军奔赴前线。 1920年在战斗中负重伤,转业到工厂担任共青团工作。 第二年秋天,响应团组织号召到博亚尔卡修筑铁路,得了伤寒病和风湿症。 1924年,加入布尔什维克党。 次年健康状况恶化,他在病床上读完了共产主义函授大学的课程,同时坚守在共青团的工作岗位上。 1927年他全身瘫痪,但并不屈服,继续用笔作武器战斗。 一年后,根据自己参加红军的战斗生活,写成了一部中篇小说。 可惜原稿在邮寄时丢失了。 但他并没有被这一打击所挫败,反而更加顽强的从事文学创作。

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双目失明,脊椎硬化的极度困难条件下,开始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写作。 他先是在纸板上摸着写,后得到党和同志们的关怀和支持,改为由他口述,别人替他记录整理。 1932年起,这部小说陆续在《青年近卫军》杂志上发表,1934年出版单行本。 小说问世后立即受到国内外读者热烈欢迎,全世界进步青年把他当做自己生活的教科书,学习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革命精神。 1935年,苏联政府为了表彰作者的忘我劳动和卓著有功绩,授予他列宁勋章。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生动地描写了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从一个普通工人子弟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光辉历程,再现了俄国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到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历史画面,令人信服的证明了“钢铁是在旺火和骤冷中炼成的”证明了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是在同阶级敌人以及各种困难的斗争中锻炼成长的。 小说的作者就是主人公保尔的原型,所以他对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内心世界的描写非常真切,感人,小说的情节随着主人公性格的成长而展开,脉络清楚,结构自然。 无论从思想内容或艺术形式上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不愧为30年代苏联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小说中,保尔在烈士墓前有过这样的内心独白:“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 一个人的生命是应当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它既是保尔光辉一生的写照,又是广大革命青年的座右铭。 这句话一直激励着青年人勇往直前,不畏艰难。

声明:准根文档网所有作品(图片、文字)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saizw@outlook.com